一蘭成日本國民投票麵食冠軍?節目誤導不公平全面解構


Share


早前「一蘭榮登日本最佳拉麵」的報導在網絡擴散,說穿了是為了騙點擊而斷章取義,但就算是選「連鎖店」,該選舉其實也是漏洞處處,給與一蘭先天壓倒性優勢,毫無公信力參考價值接近零!CK把該節目由頭到尾看一遍再分析,一舉掃除大家因沒看該節目而被誤導的問題。

作者:CK、劍心


大約在2016年6月初,網絡上突然出現一系列病毒式散播的相片,更配上非常震撼的說明,大意是「一蘭榮登日本最佳拉麵」之類。如果你不懂日文的話,看相片多久也不會發現有什麼問題,即使你懂日文但不細心留意的話,也很易被「總選舉」、「第1名」,及畫面左方的排行榜騙到,以為一蘭真的在日本拉麵界拿到第一。

其實當時不少人已經迅速留言,說明「這其實只是日本麵食連鎖店總選舉」,嘗試澄清這扭曲的真相;但顯然具吸引力的標題加上網民不求甚解等原因,「一蘭拉麵拿第一」的講法還是跟著上圖不脛而走,那幾天CK在Facebook不同專頁和其他媒體看過不下十數次。甚至出現因為這張圖片而引起「一蘭是否好吃」的爭論,雖然值得詳談但離題太遠。

要了解真相就要找來圖片出處,還有截圖源自的這個節目在哪裡播出,不搞清楚的話,既因為失去焦點變成只講一蘭的味道,好一點的也只能指出「連鎖店」這太過明顯的錯處,無法發現其他問題。所以CK花了超過兩小時,把整個節目看了一遍。

首先要說明和澄清的是,那個一蘭拿了第一的排行榜是來自TBS名為《日本國民がガチ投票!麺チェーン店総選挙2016》的節目,直接翻譯就是《日本國民認真投票!麵食連鎖店總選舉2016》,即是說就算這個節目做得多嚴謹,本質上也只是「麵食連鎖店」之間的比拼。

連鎖店自有連鎖店的好,例如哪裡都吃得到、品質穩定、容易擴張等都是「只此一家」的小店沒有的好處;不信的話看看米芝蓮一星的「Japanese Soba Noodles 蔦」自摘星後營運上出現的問題就能明白。

搞清楚節目的性質,就能明白將排行榜視為「全日本第一拉麵選舉」,或以此引伸出「一蘭根本難吃,所以沒有參考價值」,這些結論都是以偏蓋全的。

上文筆者說過一個前提:「就算這個節目做得多嚴謹」,這個前設十分重要,如果投票方法有問題的話,好端端的選舉也可能變成小圈子,甚至出現難以置信的賽果。先看看這個選舉的模式,是先進行篩選,只有10家連鎖店可以進入國民投票階段。

筆者不需要特別再做調查,也可以斷言在日本連鎖式麵店不只這10家企業,為何只由他們做代表?沒有人知道,節目中也沒有明確解釋,如果至少能說明是基於營業額、利潤或其他原因的話,可信性會高很多。

更大問題是國民投票的方法。節目中提供的資料是「10代至50代以上的男女共1萬人(可複數投票)」,這部份能質疑的實在太多。首先是複數投票,即是一人可以投多少票?全投都可以?

然後是那1萬人的組成,是按照日本人口結構來抽選?隨機抽選然後通過算式來調整?還是說總之有男有女有老有嫩夠1萬人就好?這方面的嚴謹程度會極影響結果有沒有資格用上「日本國民」之名。

簡單點講,「從全香港中選出男女共1200人選行政長官」,如果選出這1200人的方法是公平的話,即使無法代表全港市民的意願,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普選下會出現的結果,問題是大家都知這1200人的產生方法十分可笑,麵食投票那1萬人又如何?

假設投票方法得到解決,還要處理幾個問題。選舉方法是把10家企業共220款商品全部拿來投票,選出當中最「美味」的一款。這樣選會引發三個問題,分別是:如何定義「美味」?麵食的種類有異如何比較?還有各企業參賽的麵食本質有異。

一般人可能以為要定義「美味」很簡單,但如果現在叫你立即為美味下定義,相信沒多少人能答得出。節目中不時會找一些吃過同款麵食的人(而不是投票者)講講感想,有一些人的確是圍繞著麵的品質來給意見,但也有將美味定義在非常有趣的地方。

例如第20位的訪問中就出現「加了3塊叉燒分量很足,所以美味」的人。

第18位的訪問中也出現「加了很多叉燒」的意見。

誠然配料的份量是麵食是否物有所值的指標,但如果配料不好吃給你一萬塊叉燒也是難吃。考慮到投票時1萬人可以有1萬種想法,實在對賽果有懷疑。

又例如第11位是一份意麵加了3隻梭子蟹肉,對整體味道的影響會否比叉燒大?認為蟹肉意麵或大量叉燒拉麵美味的人,他們對「美味」的定義是否一致?其實這已經是較輕微的問題,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二點。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12,970  |   文章分類: 拉麵沾麵, 電視節目  標籤: , , , , , ,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