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官司纏身所以低調開店的「BB Ramen」,有全港日式拉麵店中最複雜難明的點菜方法,食物方面份量多配菜有水準,但湯頭和麵條卻是弱點,加上粟米等配料任落,相信適合一般香港人多於愛傳統日本口味者。文中為大家詳細說明此店和「豚王」之間的恩怨情仇,及老闆生田智志在日本發跡的經過。
十月初去日本玩了半個月,旅程中吃了十家有口碑的拉麵,這個「拉麵修行」目的是了解日本當地的水準,知道什麼才是「好吃」,才會懂得分辨在香港吃到拉麵的好與壞。
回來後第一家吃的是大坑「BB Ramen」,知道這店全因為新聞報導,話說6月份報紙提及香港拉麵名店「豚王」控告另一店侵權讓在下關注,最近此店低調開張,正是這一家。
去到門口,發現完全沒有招牌,如非有燈籠寫上「博多豚骨 ラーメン」,根本就不會察覺這是一家拉麵店。事實上這個燈籠和豚王門口的一模一樣。
店子不大只有5張桌,約有20個位置,環境不算擠逼,比起豚王隱家俺之沾麵等好得多。
入店後,聽到兩個男人以日文對答,圖中右邊的是日本師傅,左邊似肥版王喜的是香港人,看來那日本人就是傳說中從豚王挖角過來的師傅?
在下坐低時差點整個人翻轉跌到地上,定神一看原來店內的座位是用木頭製成。因為木頭的形狀不規則而且上闊下窄,重心不穩容易跌,加上木頭超重接近推不動,個人認為除了防止被偷之外,這椅子沒有什麼優點。
坐下來先看桌上的東西,有醬料及紙巾也有點菜紙,重點是提供冰水,這是在下判斷拉麵店水準的其中一項,這裡合格了,有關原因歡迎參考超人氣文章「從一蘭熱潮,揭開香港人對拉麵的7大誤解」
因為此店和豚王有密切關係,早就預計要自己圈紙,但想不到這裡點菜的複雜程度比豚王更勝一籌。同樣是多個項目,但每項選擇更多,讓人眼花撩亂。可以給顧客選擇的東西多到似車仔麵,偏離日式拉麵「由師傅決定味道」的本質,完全是地道港式風格。
讓情況複雜是點菜紙上有很多不明所意的東西,什麼是「限定王」「大廚推介」「特選」,完全看得一頭霧水。大家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問店員,第二個是化身偵探自己尋找答案,在廚房玻璃後發現有張很細的紙寫著這天限定是「咖哩油」,先破解一個。
「特選」是什麼搞不清楚,結果問店員得知是「半熟蛋 + 梅肉豬軟骨 + 紫菜」的配料組合。這圖是我們臨走才在遠方牆上發現。在點菜前我們總共要和店員進行數十句對答才稍為明白這張點菜紙,一個字「煩」。
話說回頭,店員的服務態度倒是不錯,有說有笑之餘,更主動向拍照中的在下說天花板的麵餅裝飾,因為食環署不批准很快就要拆除,要拍就拍多一點。
舉頭上望,這些麵餅的確特別,但在下不覺得吸引,和那些木頭椅子一樣,是想有特色但跑錯方向的感覺。
上菜速度頗快,這是在下所點的「煮干豬骨 + 豬油 + 濃 + 梅肉 + 中太麵 + 超硬 + 特選」,論賣相是水準之上。
剛在北海道那邊吃了很多有魚介的拉麵,回來香港自然想比一比,選了「煮干豬骨 + 豬油 + 濃」的組合,目的是想吃原味不想被其他猛烈的醬料掩蓋。湯入口濃度是不錯,油份亦多,但卻不太感到魚及豚骨的味道,不要說日本,就算和香港其他拉麵店的魚介系相比也有一段距離。
麵條選超硬中太麵,硬度合乎水準,但嚼勁只屬中等可以更好,麵香也屬一般。
豬軟骨的軟骨部分頗多,入口尚算軟滑入味,但口感很冷和熱湯不大搭調。
紅酒風味梅肉未能感受到紅酒,肉雖薄切但很大塊有份量,肉質偏瘦但尚算軟腍,有水準。
半熟蛋咬第一口時感覺超鹹,應該是長期浸在醬油即時拿出來用的關係,之後就回復水準,流心度高而且軟滑入味,是水準以上。
店員還介紹店的一角有自助配料,包括粟米、醃菜、蒜蓉等,相信一般吃慣茶餐廳的香港人會覺得是很好很抵的服務。
但其實一碗有水準的拉麵,理應在離開師傅的瞬間已是最好的味道,加上這些濃烈的配料只會破壞拉麵本身的平衡。在日本在下偶然看到加入粟米的味噌拉麵,豚骨拉麵加粟米只是屬於香港人的奇怪吃法而已。
同行另外兩位朋友,在香港及日本都有很豐富的吃拉麵經驗,這是其中一位的「煮干豬骨 + 黑蒜油」,其評語是黑蒜油濃烈到蓋過一切,在豚王同一款還能感受到豚骨的味道。
另一位是「豬骨 + 豬油」,他直言豬骨湯底喝出甜味很怪,加入豬油卻未能感到香味,加上麵很一般,不合格。
大家都認同的唯一一點,是這個麵份量非常足夠,我們都加了「特選」肉的份量極多,三個大男人都吃到很飽,$110不算「抵食」,但說是「大件」肯定沒錯。
純看拉麵水準,這家「BB Ramen」說實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配料是不錯,但最基本的湯頭醬油及麵卻難言出色,複雜的點菜方法更為喜歡傳統日本飲食文化者所抗拒。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車仔麵的多選擇,豐富的份量,及免費配料任落,相信喜歡用茶餐廳心態去吃日式拉麵的香港人會喜歡。
以下就為大家詳細介紹「BB Ramen」和「豚王」之間恩怨情仇的詳細經過,還有幕後老闆生田智志的經歷。
BB Ramen、豚王、生田智志的恩怨情仇
生田智志,1977年出生於福岡北九州市,現年36歲,曾在一風堂當學徒,及出任六本木一蘭店長,直至擔任地區經理,2004年9月在新宿黃金街上開設一家只在星期二營業的拉麵店。以每週推出一種拉麵新口味作賣點,瞬間引爆話題成為大排長龍的名店。
身兼大廚與老闆的生田不斷研發新拉麵,2006年3月結束了黃金街店,6月在涉谷開設了「ラーメン凪」。延續推出新口味拉麵的創造力,將「每周一麵」進化成「一年365天每日一麵」,這創舉在2009年3月結束,期間創出超過一千種拉麵口味。
同時該名亦漸得到專業認同,2006年獲得《東京一週間》「新人賞優秀」及《Tokyo Walker》「2006年Ramen King綜合優勝」,2007年獲得《東京一週間》年度「豚骨湯底拉麵冠軍」,到2013年更獲得《TRY東京拉麵排行榜》總冠軍。
現時「凪」已經成為一個集團,旗下有多個品牌,包括「豚王」「新宿煮干」「煮干王」「炎のつけめん」,總共7家分店,此外在印尼雅加達開設了海外店,台北方面也在西門及忠孝開了兩店,店名用回集團的名字「ラーメン凪」。
至於香港的豚王,現時並非集團旗下,當年是由陳方藤 Meter Chen 及Canon香港高級副總裁鄧慶治的兒子鄧振豪,和生田智志合作在香港開的拉麵店,開業的頭半年生田在豚王擔任拉麵師傅,其後改任顧問,並成為「豚王拉麵國際控股」的股東兼董事,擁有該公司四成股權。
之後豚王成為香港人所共知的名店,陳方藤退出另搞「隱家」等新店,2013年1月,生田智志和香港豚王結束了合作關係,2月初,他在大坑京街自設新店名為「ラーメン凪 香港1号店」,在店外張貼豚王的海報,但把豚王資料刪去寫上新店資料,聲稱於2月下旬開張,店外亦使用了豚王的圖像和店名式樣,Facebook專頁寫明「豚王拉麵源出Ramen Nagi」,同時挖走三名拉麵專家。
於是香港豚王訴諸法律,在6月中入稟高等法院,禁制生田智志用豚王名義出售拉麵或作宣傳,以及禁止再在豚王挖角。官司至今還未有結果,但明顯生田的新店受到打擊,由原先2月開張一拖拖到10月,店面完全沒有招牌,店名也改成「BB Ramen」。
店外所貼的雜誌報導被撕去一半,只有旁邊的小字看到「豚王」兩個字及兩者的關係,明顯是店方不想在官司進行期間節外生枝。此外介紹中完全沒有提及生田的名字,只有「Ken」的出現,估計他就是從豚王挖過來的三人之一。
老實說,純看以上的資料,很難判斷誰是誰非。「豚王」最初是在日本出現,到了香港開店也有生田的份兒,到現在香港豚王公司和他分手鬧上法庭,很大可能是「豚王」這招牌在香港註冊了,不想已分手的生田用此作宣傳。但生田本身擁有豚王在日本的招牌,加上拉麵店最重要是師傅的功架,這一點由生田所掌握,到底哪一家才是正店,實在難以判斷。
不過以香港人的習慣,有金漆招牌的拉麵店自然會慕名而去,故此這一間「BB Ramen」恐怕難成名店,特別是日本「ラーメン凪」集團根本就沒有把這店視為旗下,除非是深入研究拉麵文化,了解當中關係及龍去脈的人,否則很難會知這店背後的實力。
大坑是拉麵激戰區,此刻的「BB Ramen」水準連隔一條街的「拉麵來」也及不上,看來前路難行,一日官司未了,香港人都難以吃到現時在台灣火紅「ラーメン凪」的原裝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