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到理大看了一部名為「Google & the World Brain」的影片,講述 Google 正把世界所有的書本電子化,目標成為世界最大資料庫,但他們向圖書館埋手無視版權問題引發作家反擊,也有人擔心他們成功後會挾持資料進行壟斷式牟利,電影引發觀眾思考當中是非有啟發性。同時介紹電影所屬的理大「十日」社會創新節,對共創社會有興趣的朋友留意。
昨天在朋友邀請下,到理大看了一部名為「Google & the World Brain」的影片,看完覺得十分有啟發性,在這裡向對互聯網及創作版權有興趣的朋友介紹一下。
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紀錄片,找來很多互聯網專家,圖書館館長,著名作家等作證,道出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龐大計劃,就是 Google 正把這世界所有的書本電子化。直至今天已經掃瞄了超過1000萬本。
Google Search 可能大家每天都在用,會知道 Google 是把資料整合的專家,讓全世界能上網的人可以輕鬆找到所需的資料,現在已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現時網上的資料主要只包括近數十年的東西,過去千年的人類智慧,其實還在書本之中。
Google 如能把所有書本電子化,就能成為這個世界最強大的資料庫,而計劃背後可能另有更雄心勃勃的動機。英國著名小說家及社會學家威爾斯(H.G. Wells) 在1937年發表的文章「世界智能」(World Brain)中曾預測未來可以創造比常人更高等的智慧,要得到智慧就要以大量的知識為本,而 Google 的「世界圖書館」正是這個知識的來源。
這個看似很龐大而且可以改變人類及世界的計劃,Google 2002年開始已在做,他們選擇的合作對象是圖書館,因為這是能一次過得到最多書本的最方便方法。Google 會把書本運到世界不同的中心,以先進的機器進行掃描,作文字辨識,再作儲存。很多圖書館的館長覺得這有助知識的傳播,故此都答應合作。
但這行動背後卻帶來很多爭議,第一個就是版權。Google 掃瞄的書之中有超過一半是有版權保護的,Google沒問過作者就去掃描電子化,可以說是不問自取的盜竊行為。Google以一條名為「公平使用」(Fair Use) 的法規作辯護,但美國的作家協會不認同並提出訴訟,雙方曾一度達成和解,但卻被法院推翻。
第二個就是營利的問題。Google 創造世界智能的計劃很宏大,但如果他們把這個變成牟利的工具又怎樣?小至搜尋書本時旁邊的廣告位,大至把內容變成收費,甚至把絕版的書本印出來發售,在 Google 得到所有書本資料後,就可以把這個當成「人質」為所欲為壟斷世界。但亦有人指出 Google 這個計劃本身所費甚巨,讓他們收回相應的回報也屬應該。
圖書館方面,有部分只看到 Google 進行知識傳播的美好一面,而未有想過相關的版權及商業問題,影片中有館長在記者問及這問題時口啞啞讓全場發笑。同時引發了另一個問題,Google 作為美國公司,或多或少都會專注於英文的書本,這會否帶來「英語霸權」,抹殺其他語言的問題?這一點法國和德國的專家也在影片中提出擔憂。
影片還有其他國家的有趣情況。在中國百度文庫正是在做同一件事,也被中國的作家反對,百度的高層怎樣回應?有趣是影片播放中國人掃瞄書本,是用手把書壓在 Scanner 上的古老方式,而外國卻是用全自動的機械進行,是強烈的對比。至於日本的情況比較獨特,因為日文本身的文法及文字直書的特性,都讓 Google 無法有效地把書本電子化。
你覺得知識傳播還是悍衛版權重要?Google是很有能力但你覺得給他們隻手遮天是否好事?如果將來你閱讀任何電子書都會被 Google 紀錄,你會否害怕這些資料可能會送交公安手上?這部電影沒有劇情,只有無盡的訪問對白,但卻能啟發觀眾思考以上的問題,所以在下覺得很出色,值得推薦。
送上英文版的 Trailer:
這部影片是「十日」社會創新節的活動之一,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新落成的賽馬會創新樓舉行,是首個年度旗艦活動。目標是透過對談、合作和分享,共創社會的潛能。公眾可以走進理大校園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繼而將共創精神帶回社區。
活動於2013年9月27日至10月6日舉行,開幕禮上邀請了28名長者模特兒表演「時裝騷」,演繹本地年輕設計師作品,當中年齡最大的模特兒有89歲,非常別開生面。緊接是由本地音樂人領軍的「破天荒音樂會」,與四組街頭音樂人同台演出。
十日間的活動很多元化,主要圍繞表演及展覽、演講和工作坊三大範疇,在這裡簡單介紹如下:
表演及展覽方面,有荷蘭藝術家Antoon Versteegde及本地建築師林偉而與理大學生合力,在理大校園製作了一圓(摩天輪)一方(梯陣)的裝置。
「十日放映社」主打電影,除了在下上文介紹過的「Google & the World Brain」外,還有講述積極晚年人生的《Ping Pong》及以再生能源為題的《SOLar Mama》等幾套電影。
「十日大聲唱」有本地樂隊Rubberband、KOLOR、Sensi Lion、MastaMic、朱凌凌等將與一班街頭演藝人以原創音樂,在校園內唱出對社會、對未來的心聲。
演講方面,「十日創新思」有思想家田邁修教授,試圖解答「什麼是社會創新?」和「香港如何實踐社會創新?」兩個問題。「十日高峰會」來自日本、台灣、英國等地的八位市長及創建城市專家分享改變都市的真實個案及對未來的憧憬。
工作坊中,「十日好企理」有政經及設計界專家為社會企業提供專業知識及建議,當中包括中原施永青,恆隆關則輝,設計師余志光及林偉雄,品牌醫生李永銓等。「十日手作坊」提供超過35個升級再造工作坊,將鋁罐、膠樽、剩餘皮料變成有用設計,例如用洋蔥皮作有機染料扎染手帕、用回收膠樽製作攜帶型揚聲器,以及用棄置汽水罐和皮革製造時尚用品等。
如果大家對於社會共創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這十日間到理工大學看看這個「十日」社會創新節。只對部分感興趣的也可以像在下那樣,到官方網站了解個別電影或工作坊的舉行時間,到時在現場登記即可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