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吃日式燒肉都是去放題的店,但我比較喜歡非放題,因為肉的質素較高,有時可以吃到一般放題不會供應的稀少部位,最好是有專人燒到最好火喉,畢竟我們都不是燒肉專家,沒有把肉處理到最好的技術,追求美食而非單單飽肚的話,還是交由專家出手吧。
早前因緣際會光顧了在尖沙咀新開的「三郎。燒肉」,因為該店主打 Omakase,提供名種和牛的稀有部位,而且只要訂到吧枱就有專人燒肉,還不是普通店員去燒,而是真正的日本菜主廚出手。
坐下後先有前菜及刺身作熱身,酒友帶了我去日本見到必喝的「新政 No.6 X-Type」,正好適合作開場酒及配合刺身享用。
主打是7種不同的牛肉部位,每天供應的和牛品種和款式都可同,這天主打鹿兒島牛,先有「三角腹肉」,肉質柔軟牛味油脂中等,是不錯的開場。
接著是「西冷」,小時候開始吃和牛都是以西冷為主,因為油脂豐富肉味頗濃,曾是我的最愛,近年有點吃膩了想追求其他,但當然不是抗拒吃,這裡的西冷也做到油香肉香滿溢的效果。
因為油脂豐富,這裡我們以美國「Philip Togni Vineyard Cabernet Sauvignon 2004」來配搭,強勁的單寧經過年月而變得細緻,加上這支 Cabernet Sauvignon 常見的青椒味較強,和單寧一起減低了西冷的油膩感,讓口感更清新,是王道的組合。
經過兩種較常見的肉後來到特別的東西,「牛展」在台灣牛肉麵經常吃到,但在日式燒肉吃和牛牛展真的很罕見,當然作為肌肉這部位的脂肪較少肉質較結實,但因為是和牛,加上適當的切割及燒烤,入口結實但多咬幾口就有柔軟感,而且肉味豐富,在懷疑中感到驚喜。
接著是「Chateaubriand」,即西餐廳稱為「七打扒」的牛柳芯,因為有極致的嫩滑口感,我現在去牛扒店都經常點。這道也有同樣的效果,個人認為比在高級扒房吃到的更嫩,相信是因為使用高級和牛的關係。當然追求肉味的話不會選這道,但讓口感天淵之別的牛展及牛柳心緊接登場,那種反差讓人印象深刻,明顯是師傅的特意安排,各有特色同樣高水準。
然後是「牛肋條肉」,這部位筋腱較多嫩中帶韌,帶來出色的咀嚼口感,同時每口都有肉汁爆發,讓我會用「花火」來形容。
接著的的牛舌我們罕有地能看到其原條的樣子,之後師傅切成卷狀很漂亮,燒出來也有頗嫩的口感,大約是中價日式餐廳吃到「牛舌芯」的感覺。
來到最後是「三筋」,這是近年和牛「稀有部位熱潮」的領軍份子,位於肩甲骨內側連著三條筋腱的部分,不是最多油脂,但霜降分佈一流,而且牛味非常濃郁,被稱為「幻之肉」,我每次看到都會點。這道完全沒有讓我失望,那份濃到湧出來的牛味教我心醉,配合恰當不會太膩的油脂及柔軟口感,成為我是夜的MVP,再一次確定我最愛的燒肉部位就是三筋。
這道「三筋」和我帶來的阿根廷「Finca Decero Remolinos Vineyard Amano 2015」也是這晚的Pairing首選!Malbec加Cabernet Sauvignon帶來的結構勁度與甜美,與濃郁到爆的三筋力度配合得剛剛好,感覺就像兩大拳擊高手在擂台上的對決,一口牛一口酒,互相揮拳旗鼓相當,加上單寧和油脂的化學作用彼此提升,讓我再次確定日式燒肉的 Pairing 選擇,葡萄酒比清酒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外還有燒螺肉及燒鱔的海鮮組合,無論是用料還是燒的水準都不錯,但在那7種牛的高峰之後,還是會覺得被比下去。這部分我們有「農口尚彦研究所 山廃 無濾過生原酒 五百万石」登場,配燒鱔還可以,但其實也能配合牛舌牛展等部位。
意猶未盡之下,我們加點了招牌作「肉眼 Diamond Cut」,師傅以寶盒形式上菜,看著他們加熱把煙灌進盒內,然後在我們面前打開,舖上金箔的牛肉騰雲駕霧登場。
之後師傅夾起讓我們欣賞牛肉上的刀功,只計拍照效果的話,這可能是我吃過日式燒肉的No.1。肉眼相信大家都吃過很多,進行了 Diamond Cut 後,帶來截然不同的口感,讓人覺得更嫩更多汁,有如變戲法,精彩。
整體而言,這一餐我很滿意,首先是服務一流,師傅整晚有說有笑齊齊乾杯像朋友,而且看得出他無論是切肉還是燒都很用心有水準,連擺盤都很講究。這點延伸而至就是超一流的拍照效果,這未必是我吃過最高水準的燒肉,但肯定是最「IGable」的一次,即場手切牛肉舖到像花朵那麼美,燒烤時肉也會排出工整的陣勢,讓我的快門無法停下,一晚400張照片大破紀錄!
不過說實在,這裡價錢並不便宜,如果只是看肉的話,未必會覺得值,但如果像我們那樣坐吧枱有專人燒肉,加上師傅的細心及擺盤藝術,就會變成合理價錢。在此之上再加幾個懂酒的朋友,一起分享高水準美酒,發掘與和牛的Pairing,就能更進一步升級至物超所值。同場朋友即時預約,吧枱位已經要等一個月,也證明了來這裡光顧,吧枱位 is a must!
三郎。燒肉
尖沙咀中間道 15 號 H Zentre 地下 3 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