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知日 微訪談


Share


早前參加了由《知日》舉行的「微訪談」,就是利用新浪微博的平台去進行網上訪問,而在下是被訪的那個。

感覺很新鮮有趣,和大家分享這一次的經歷,還有這個「微訪談」在社交網絡中優勝的地方。

 

大約是半個月前,在下有份撰稿的國內日本文化雜誌《知日》的編輯在微博私信在下,說想找在下作嘉賓出席「微訪談」。

微訪談大概就像大家在電視看到的什麼答問大會,先定一個主題,嘉賓在台上,台下的人就不斷發問,嘉賓可以選擇答什麼問題。把這個搬到網上的微博平台,就是微訪談。

《知日》早前已經辦過幾次「微訪談」,嘉賓包括有名的健吾、劉聯恢等人。在下自問沒有他們的地位和名氣,怕沒有人來發問,但也想試試這個新的互動模式,於是就答應了。

今次的主題是「日劇與眾不同的理由」,算是在下比較擅長的題目。而訪談當日一早已經有人在系統中留下問題,於是在下就先花點時間寫回應,結果預先答了三十多題,到開始後就貼出來。

訪談時間為一小時,基本上就是嘉賓不斷答問題,本來以為自己可以慢慢看慢慢回應,但想不到訪問一開始問題就湧至,由原本三十多暴升至過百!在下把原本那三十多題的回應貼好之後,才發現根本不可能夠時間全部都回。

於是突然變得緊張,爭分奪秒地選問題和快速回答,就像是打仗一樣。沒停手地打足一小時,真的有點辛苦呢!

問題本身十分廣泛,比較多是關注夏季日劇改編翻拍的問題,想在下評論,有些就深入一點,例如日劇的本質,與其他國家的劇集比較如何,更有一些是問個人對於劇集和演員的喜好,包羅萬有。

最終在下只能答到57條,大約是所有問題的1/3,完結後系統會自動產生答問的模式,成為這次訪談的紀錄,非常方便。

之後看回應,大家的反應相當正面,不少表示在下的回應很詳細,微訪談內容比起其他吸引。在下於是看看其他訪談的內容,的確很有趣,例如圖中是桌球手丁俊暉的微訪談,大家可以看看他的回應是怎樣的。

寫得長,是在下的特色,看這個博客都知道了,但如果再有下次機會,應該要把回應再精簡一點,在質量和數量上取個平衡。還有選擇問題也很重要,要盡量選不同類型來作答,因為如果答了一條,其他問類似問題的朋友看到答案就會收貨,應把時間留來滿足其他發問者。

而微訪談的另一個特色是所有問答本身就是一條條的微博,所以嘉賓和參加者的粉絲就等於這場微訪談的圍觀者,變相增加與會人士的曝光度,是增加粉絲的一個途經,在下因為今次微訪談就多了二百多個粉絲了。

不過由於微訪談是不斷回答問題,故此粉絲們看到的是「洗版」現象,故此回應的質量很重要,言之有物的回應,除了減少對洗版的反感,更可以成為圍觀者的轉發及評論對象,把訪談的內容即時在微博散開及延續下去。

從系統角度看,微訪談的確是非常不錯,活動本身已經是一個焦點,活動內容更可以豐富微博本身的內容,引來更多的討論和轉發,一舉數得。以市場學角度看,嘉賓可以增加知名度,和粉絲直接對話拉近距離,粉絲又會因有機會和名人接近而得到滿足,是Win-Win的理想環境。

新浪微博以明星作招徠起家,現在這個「微訪談」可說是這一招的延續。如果計算社交網絡的Marketing水準,在下覺得新浪微博絕對是市場上首屈一指的。

在下覺得香港有很多活動都可以利用這個「微訪談」的平台,例如剛剛收到一個「Internet Saturday 3 – 博客言論無自由」的座談會邀請,名額就只得80個,如果能結合「微訪談」的平台,參加人數就可以成千上萬了,更可以讓對話的內容即時轉發,把聲音傳得更遠。

不過看來這個平台在香港認識的人不多,因為訪談舉行那天,香港新浪的人員打電話給在下問有關這個「微訪談」的做法和詳情。在下初時感到奇怪,新浪人不清楚新浪的系統?原來香港的員工基本上未用過這個國內的平台。

其實香港新浪可以多點舉辦「微訪談」活動,請香港名人做嘉賓,做少少網上宣傳,保證參加率和登記率奇高。試想想,如果香港新浪請得到謝霆鋒上「微訪談」回答網友問題,你估傳媒會不會追訪報導?會有幾多人參加?因此而開微博有多少?絕對是低成本,高效益,不用是浪費!

在此再一次感謝《知日》的邀請和安排,新浪微博的系統支援,還有香港新浪的協助宣傳。有關這個「微訪談」的全程紀錄,可以去以下網址瀏覽。

微访谈 – 日剧与众不同的理由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3,421  |   文章分類: 傳媒力量, 社交網絡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