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村的夕陽


Share


三家村的人像照只是少數,真正的主打還是這一輯。

相信大家會對於這些風景及隨拍的照片更有興趣,就由在下帶大家去三家村遊半天吧!

是同行的友人提出去三家村的,因為她的朋友有去過。

去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去油塘然後行過去,要15分鐘,另一個方法是在西灣河乘船過去,反正都是為了拍照,怎看都是選擇乘船吧!碼頭就在吃東西的蘇豪東,十分易找。


船程只是十分鐘左右,很快三家村的海邊建築已經在眼前,不過吸引的還是在海邊垂釣的人,這是在下從來都沒有興趣的活動,實在是太靜的活動了,哈!

作為一條漁村,船也是拍攝的重點,不過這裡的船泊得頗凌亂的說。


路邊的花也是指定的拍攝對象,不過比較吸引的還是海邊的幾十支大旗,不過暫時還是未懂如何拍出動感的效果。



避風塘內釣魚的朋友,可能因為空間比較多,所以姿態也隨意些,不用硬坐在岸邊,也是很好的捕捉目標。


岸邊有些地方用木板及浮木做成的小碼頭,在下冒著跌落海的危險走下去拍照,每行一步都搖一搖,人落海沒問題,相機落海就心痛了,不過能夠在其他人(特別是女生)不敢去的地方拍一張好照片,也是一份滿足感。


進入三家村的範圍,主要的店舖是海鮮酒家、海鮮酒家、及海鮮酒家,再加上一兩間士多而已,在下倒是有點想在這樣老式的跳飛機及乒乓球桌玩一下,如果有美女在這裡玩再拍她就更好。

穿過了幾十家海鮮酒家,就到了一個石灘,在那裡發現了超大量的攝影同好,男的持重型裝備(D90/D300或同級配大長鏡),女的持輕裝(450D同級加Kit鏡),突然讓在下感到,香港的攝影風氣隨著數碼單反的流行而普及,好像普及率在追上手機似的(當然是拍攝地點限定)


在下之前都說過,相比起拍望鏡頭的人像,在下更喜歡像記者偷拍的感覺,照片讓人覺得更自然,能捕捉那一剎的滿足感非常高,所以,變焦鏡是必要的裝備。不知道這幾張大家的感覺如何?



而那裡有一個燈塔,是要攀垂直的樓梯才能上去的,意外地在燈塔的旁邊看到幾個釣魚郎,最搞笑的是他們釣的時候,有一個人拿著白膠袋,內有一個飯盒一杯凍飲,袋上貼著一張單走來找他們,難道真的是釣魚釣到叫干炒牛河凍奶茶?

在下一直很想拍些剪影的照片,而這裡可算是在下對攝影有興趣以來最佳的拍攝機會,前景有釣魚郎,中景有海有船,遠景有大樓有太陽,是很完美的構圖。

維多利亞港有很多船,所以等船駛過不用等太久,有了那條船照片的感覺就更豐富更有動感了。不過在下覺得如果時間再晚一點,太陽更斜陽光更昏黃,感覺會更完美。大家又覺得怎樣?

從燈塔下去後,拍了幾張低角度的照片時,意外發現到有人走入海中釣魚,這是在下當日見到的唯一一個,這樣難得的機會當然不會錯過了,更難得的是太陽的角度剛剛好,在下於是狂奔百米去石灘的另一邊對準角度,讓釣魚郎沐浴於斜陽下。



再走入去,不是海鮮酒家而是民居,也有天后宮及炮台,但老實說這些的吸引力還不及那些流浪狗。



繼續有人釣魚,在下回家執相時才發現,原來釣魚郎和海浪配合起來的感覺是那麼好的,又學到取景的重點了。



沿路回去,太陽已經快消失,故此趕緊腳步,回到最初的那個避風塘,可惜當日並沒有雲,沒有彩霞滿天的「Magic Moment」,就只好看著鹹蛋黃慢慢消失於山後了。





太陽下山後,就拍了前文的人像照,之後又看到這位健壯的阿叔在撐艇,幸好那時不是在用50mm的定焦鏡,否則換得鏡來就捕捉不到了。

就此,完成了半天的三家村拍攝之旅。在下覺得雖然這裡不及大澳,但以如此接近市區的方便程度,想拍漁村及海邊的感覺,還是不錯的地點,特別是向西可以拍日落,是在下推薦的重點。

這一輯相執得比較少,除了光暗之外,只有大約10%的照片有調過色,風景照果然和人像照不同,在下覺得拍人像,攝影和後製是50/50的比率,風景照大概是80/20吧。當然這個比率人人各有所好,但人像在後製上要玩要改的地方比起風景照多,應該是大多數人認同的事實。

也聽了讀者的意見,把相片的外框改成了簡潔及幼身一些,再把字體改細,個人感覺是清新利落了,謝謝大家的留言讓在下參考改善。

大家覺得這一輯照片的感覺如何?哪幾張最美最能感動你?又或者有什麼拍攝的改善意見?都歡迎提出。

發表留言

Share


文章分類: 攝影相集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