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02/14:因為《明天,媽媽不在》帶來的爭議,茨城縣訪問了縣內住在兒童院的兒童,他們表示因為劇集受到不同程度的偏見誤解,例如同學以為他們因貧窮才住院,院內有另一個名字等。但他們也對劇中角色有共鳴,期待爭議為他們的生活及將來自立帶來正面影響。詳細內容:
《明天,媽媽不在》爭議中較多人重視創作自由,但真正受影響的弱勢社群有什麼感受似乎被忽略。日本茨城縣為此在11個城市19個兒童養護設施內訪問了多名孩子,整理得出他們的心聲。
設施內的小孩子表示劇集開播以來四周的人對於劇中那樣的生活表示厭惡。很多校內同學都因為劇情中小孩都用上暱稱不用真名,繼而問他們「你在院內叫什麼名字?」,因為受到偏見而不想上學。
其中一位相關設施的院長表示因為劇集關係,孩子備受他人說「因為貧窮所以才進入兒童院」的偏見,其中一位住院的18歲女高中生說偏見很恐怖,變得不想對人提及自己住在兒童院的事。現實中她曾經到8家人進行收養前訪問及住宿,她表示很難把養父親當成真正的父母,還是自己的親人最好,對於劇中兒童對親生母親的思念有強烈共鳴。
此外另一17歲的男高中生就對劇中夢想新家庭有錢的孩子有共鳴,他因為單親爸爸工作不安定而入院,現在父親工作已穩定,高中畢業後可能和父親重聚,但自己也想為了當美容師而去東京。他一直憧憬有美味食物的良好家庭,現在他快將離開要打工賺學費及租金,並說院長希望設立不用歸還的獎學金制度,希望劇集在這方面帶來正面影響。
現時日本的兒童養護設施收容因為死別、虐待、養育困難而變成孤兒的2-18歲兒童。當中不足10%能夠找到養父母展開新生活,其他都要在院內成長直到成年。為了協助他們自立需要相當的支援,然而這涉及公費,期待劇集帶來的關注可以讓這方面得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