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蘋果日報「辦公室不死攻略」專題,有徐緣、張慧敏、還有在下劍心受訪,這是在下寫博客七年來第一次因為日劇而受訪,唯一原因就是《半澤直樹》收視高!同時也代表日劇極難打入主流市場,要解決這困局,在下有什麼應對方法?
今天的蘋果日報,有一個名為「辦公室不死攻略」的專題,請來三位人士受訪,有跨國公司市務總監徐緣,獵頭公司老闆張慧敏,而第三位就是在下。
頭兩位都是著名的專業人士,特別是徐緣,在下對他的著作《廣告@日本》甚為欣賞,因為在下和他同樣在「主場新聞」當博客,故特別關注他在那裡的文章。此外這二人都在蘋果日報有專欄,相比之下在下只是一個於狹窄小眾的博客界才有些人認識的小角色,為什麼有機會上這專題?
只因《半澤直樹》。
訪問是從上週收到蘋果日報記者的邀請而開始的,星期二晚在銅鑼灣京士頓街的Pacific Coffee進行,記者還帶同攝影師前來拍照。同時發現訪問在下的記者是兩年前曾就淘寶訪問過在下的那一位,那時她在明報,現在已轉到蘋果,可說是奇妙的緣份。
她講明做這個專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半澤直樹》的大熱,因為擺明車馬講日劇對於報紙讀者來說並無吸引力,用「辦公室不死攻略」來包裝就能夠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訪問內容大致上和在下所寫「《半澤直樹》高收視好口碑的4大理由」接近,也不再在此重覆,另外再加一些較為生活化的討論,例如半澤花怎樣支持丈夫,觀眾為了在現實中的職場自保,可以從劇集偷師到什麼,例奴凡事要留底有證據,及與地位高低的同事保持良好關係等等。
如果大家有看這博客及在下所寫有關《半澤直樹》的文字,應該不會覺得有何特別,這篇文重點是討論《半澤直樹》與「報章訪問」之間的關係。
在下寫博客七年,接受過很多傳媒訪問,主要題目圍繞三個:兩性關係、淘寶、拉麵,主流報刊因為「日劇」而訪問在下,是七年來的第一次。
這證明什麼?證明日劇於香港根本不是主流,以大眾為目標的主流報刊,考慮到讀者的興趣,不選擇日劇這小眾喜愛作題目實在很正常,但為什麼今次能憑《半澤直樹》開齋?
唯一理由:收視率。
無論你有多覺得「收視如浮雲」,但現實世界中,無論是電視台、廣告商、傳媒,以至是閱讀傳媒的非日劇迷大眾,收視率仍為一部劇集是否受歡迎的最重要指標。然而今次的收視到底有多突出?
《半澤直樹》是過去10年日劇之中唯一一部能在第七集或之前突破30%收視的作品,是《白色巨塔》《華麗一族》《極道鮮師》《家政婦三田》都未能達到的高度,對上一部做到的已經是2003年木村拓哉的《GOOD LUCK!!》,也就是《衝上雲宵》的原型。
以在下每天看日藝新聞的經驗,有關《半澤直樹》的報導數量,徹底打破過去日劇相關新聞的紀錄,去到連「加倍奉還饅頭」及「加倍奉還章魚丸」的新聞都有的時候,你會清楚明白傳媒中人已認定《半澤直樹》是大眾感興趣的東西,即是打入主流。
能影響到香港主流報章為此做專題,證明劇集在香港的吸引力也因為收視奇高而從小眾突入大眾圈子。這一點本來值得恭喜,但作為最理解日劇在香港走勢的人,在下卻感到一絲悲哀,為什麼?
來個簡單化的說明,要吸引主流傳媒大篇幅報導,基本條件是收視突破30%,然而以現今日劇這個機會有多少?10年來只此一次的話,難道下一次又要等10年?就算是《女王的教室》那些因題材而受關注的日劇,也非常罕有。
要以日劇打入主流傳媒,就如在沙漠等下雨一樣,基本上是等不到的。最大問題是下雨並非我們努力跳求雨舞就行,我們這些劇評人無論做什麼,只要電視台演員編劇不生性,我們也無可奈何。那麼可以怎樣做?
當然有人會滿足於活在小小的城堡,就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但在下並不是這類人,總希望可以靠文字進一步發光發亮。既然日劇的路如此難行,總不能望天打掛等奇蹟出現,唯有改走另一條路。路是什麼,還在摸索中,但不會放棄日劇,而是多線發展,看看哪一條路才能通往首都。
半澤直樹做人有目標有理想,但他明白這點在大阪分行無法實現,只有回到主流核心的東京本店才有機會。在下會學他那樣盡力進軍總行,你呢?
P.S. 訪問中提及在下推介的《島耕作》系列,在下會另文詳細介紹,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