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佈了本周ORICON單曲榜,AKB48最新單曲「Everyday,髮飾」以133.4萬張的成績,打破Mr.Childen「無名之詩」保持15年的紀錄,成為ORICON單曲榜歷史上首周銷量No.1。
有人支持慶祝,有人攻擊反對,到底誰是誰非?內文和大家詳細分析,一起討論!
其實上星期在下發放這單曲兩日破百萬的消息,在網上空間如Facebook及微博,已經有不少反對的聲音,而今天發這個,也同樣收到很多負面的回應,例如:
我晕,那群日宅每个人都花了不少钱吧
宅男果然凶残
尼玛!要真正的音乐空间!还是只要钱更多就可以!它只能选一样!现在的O榜太TM侮辱音乐了!霓虹音乐界怎嘛如此淡定啊…..虽说很多人也不在乎虚名,但是还被故意这样吃果果的对比!尼玛搞得我现在连看AKB三个字都不舒服
宅男你妈妈叫你存钱娶媳妇
都假的拉现在卖几百万的歌都没杂听过那无人天团不也是,卖了噶好路人听过么?
刷出来的第一真无趣。
说实在的,有点胜之不武
其實主要的論點有兩個,第一是說宅男花大錢捧AKB,第二是ORICON榜對真正音樂不公平。
※ 粉絲層面不只宅男
首先講宅男,沒錯宅男是AKB48的主力支持者,但明顯地AKB48的吸引力早就超越了這個界別,而是全國性的。有女生會聽,在香港,不要說早就脫宅的在下,身邊有不少聽開JPOP、Band Sound的人,也開始了解留意她們。只靠宅男是不可能有這個成績的。
就算真的只有宅男捧出這成績,又如何?AKB48又不是行出來就全部宅男拜服,她們是從小舞台開始,每天和支持者見面表演,由幾百個粉絲開始,慢慢累積人氣到今天的。以偶像團來計,她們的活動數量及親民程度在日本是數一數二的,付出那麼多來換取成績和支持,有什麼要投訴?
當然,秋元康的市場學是把她們的努力成果增強的一大元素。能夠捕捉目標顧客心理,本來就是這世界任何商業行銷活動的必要條件。他做得快,算得準,更重要是這條路上他參考的成功例子不多,自創出新的一片天,站在Sales and Marketing角度,難能可貴,甚至可以奉為教材。
宅男之後,就講講有關ORICON、真正音樂、勝之不武的問題。
※ 日本樂壇變幻無窮
剛好在下這一期的《知日》是寫「紅白歌合戰」,為此進行了大量資料搜集,結果寫了28000字的超長論文,同時間對於日本50年代至今的樂壇演變有進一步的了解和體會,和大家分享。
日本樂壇其實風格不斷在變,五六十年代演歌當道,到了七十年代開始出現偶像派,「新御三家」(郷裕美、西城秀樹、野口五郎)及「花間三重奏」(森昌子、桜田淳子、山口百恵)的出現改變了市場。
八十年代是偶像的高峰期,田原俊彦、近藤真彦、松田聖子、中森明菜一時無兩,然後是男子組合的抬頭,苦柿隊、THE CHECKERS相繼出道大紅。
九十年代初是Johnny’s走紅的時期,由光GENJI到SMAP,不斷推出當紅的男團,然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小室哲哉家族崛起並迅速雄霸日本樂壇,其勢力在1996年達到頂峰,TRF、安室奈美恵、華原朋美、globe四隊「小室家族」成員齊齊打入紅白成為經典。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視覺搖滾系 (Visual Rock) 由 X JAPAN 帶領下成為主流,LUNA SEA、GLAY、L’Arc~en~Ciel除了唱片銷量突出外更一一打入紅白。同時女子團體如SPEED、Morning娘乘時而起,日本樂壇步入百花齊放的時期。
到了廿一世紀,新意更多,包括R&B系如宇多田光走紅,浜崎あゆみ、倖田來未以歌姬形象突圍,及至Johnny’s以嵐來復興王朝,都是各有所長。
日本樂壇就如《仁醫》中野風看的萬花筒,不斷在轉動,出現新的畫面,AKB48只是最新的景象而已,歧視的理由何在?
※ 有效率利用偶像派銷售模式
很多人說她們用握手券、投票權來賣碟有問題,但其實這只是偶像派發售模式的一貫方法而已。其他的偶像,什麼初回ABC盤,送寫真集,見過不少,看不出寫真集和握手券有什麼分別,其實大家都是「歌曲以外的銷售重點」。
自七八十年代開始,偶像事業就是以「歌曲以外的吸引力」去販賣這個模式去運作,AKB48並沒有脫離這個框框,只是做得比其他人有效率而已。其他偶像的粉絲如果要吵,情況其實就等於話人偷鑽石有問題,但明明自己就在偷黃金一樣,五十步笑百步,指控站不住腳。
而且引伸下去,指控可以越來越多,演歌的支持者也大可以不屑偶像派不靠歌曲唱功,只靠樣子搵食,偶像粉絲大可以用「時代會轉變,應接受新事物」去解釋,但這是否代表他們也應該接受更新的AKB48模式?總不成「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吧?
社會可以由演歌變成接受偶像賣歌為副賣樣為主的轉變,而AKB48只是更進一步,帶出販賣「和偶像實體互動」的新模式,這是什麼,在此解說。
※ 為實體CD創造新價值的貢獻
大家都知道,因為互聯網的流行,實體CD自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已經慢慢衰退,怎樣推出ABC盤也阻止不了銷量的下跌。
而同時衰退的還有出版業。實體書和雜誌受到網上閱讀的衝擊而萎縮,於是日本的出版社就想出了新的招數:送贈品。
大家看看現時日本的時裝雜誌,送袋送飾物成行成列,有出版社社長分析指這是「為實體書創造獨特性而增值」的方法。因為上網看雜誌不能得到那些贈品,想擁有就請去買實體書,於是成功穩住了雜誌銷量的跌勢,甚至有所回升。
而秋元康及AKB48所做的,其實是不相伯仲。其他偶像團的產品例如寫真集還可以掃瞄上網,但握手券因為可以在握手會上驗證真偽,所以不能放上網複製,成為了「為實體CD創造獨特性而增值」的模式。
這個做法,是利用了AKB48是「可以見面和接觸得到的偶像」這個原始概念來發揚光大,其他偶像團學不來,因為他們的事務所多採取「要見面請先買演唱會門票」這方式。說穿了,大家都是吸金,只是模式不同而已,沒有誰比較清高,更沒有誰更Cheap之分。
與其固步自封與實體CD「攬住一齊死」,秋元康想到把實體CD的銷售方式改革殺出新血路,雖然未能說是拯救了CD業讓從業員繼續有飯開那麼強,但說他為這個行業帶來了「CHANGE」的曙光,個人認為一點也不誇張。
※ 請多點包容,正視別人的長處
至於支持唱功,支持Band Sound的人說AKB48的現象讓日本樂壇死掉,這個難言對錯,有人認為樂壇應該是講實力,有人認為樂壇可以憑包裝取勝,沒有衝突。
但如果因為AKB48沒歌唱實力卻賣那麼多碟而抱怨的話,請公平一點,把所有偶像派一起罵。你自封為樂壇警察伸張正義,沒問題,請把偷鑽石偷黃金以至偷米的人一起抓,一次過否定所有偶像團體,而不要選擇性執法。
而在下是比較支持「百花齊放」的樂壇。為什麼只能有實力者,而不能講包裝?市場那麼大,有實力的人自有生存空間,什麼銷量只是浮雲吧,何用介懷?
還有人說AKB48的做法很短視,這只是他們不了解AKB48創立宗旨。在此再度寫明:
AKB48並不是全員以歌手作為目標,AKB48只是一個自身的過程,是歌手、偶像、雜誌模特兒、廣播劇演員、時裝設計師、女演員等願望實現的一個踏腳石。
既然是踏腳石,短視是理所當然的,AKB48只是一眾成員打入演藝界的「入場券」,而當中前田敦子正是開始「入場」的代表。
ORICON是一個講求數據的公信榜,不應該插手人家的銷售方式,有人真金白銀買碟就應該計數,看不出有改革的必要。如果真的覺得那些銷售數字很礙眼,大可以從此不理會ORICON而看其他配信榜。千萬不要說ORICON不代表樂手真正實力有問題,那是理解錯誤,其實自八十年代偶像出現,ORICON 早已不是純音樂實力指標,30年來從沒變過。
再說清楚一次,在下不是AKB48的粉絲,也不覺得她們的歌特別好聽,但能在夕陽的CD業界創造這樣的銷量,是努力和頭腦的表現,十分了不起,無論你認同與否,都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