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死又怎樣》第5,6話 (7.0分) + 總評 (7.5分)


Share


山口和夫(國村隼)想把房子賣掉,搬去有護理服務的無障礙公寓,找來山口聰(小關裕太)商量,聰第一時間就責備姐姐不照顧父母,和夫解釋是在優彌身上學到臨終規劃,山口麻友(恒松祐里)知道有年下男迷上鳴海後更是一臉不爽,秒間黑化。

後來麻友還發訊息給鳴海挑釁,似是要重蹈女親戚間的鬥爭。鳴海還憶想甚麼時候踩中對方地雷,又想出計謀企圖利用跟優彌分手去化解恩怨。不過本劇已經沒篇幅去寫了,後來一家人見面吃飯也不見麻友有甚麼特別舉動,媳婦黑化又成了另一條無疾而終的支線。筆者只想說,其實編劇你不夠時間交代的話,可以選擇不寫這條線的說……

吃飯時大家討論到搬進老人公寓,但原來也有很多種,和夫看到的是老人公寓,主要是給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如果將來需要照護或患失智症時則需要搬走,那情況下要被迫搬走實在太糟糕,倒不如在家住到需要特別看護,再搬到特別養護老人院。和夫知道費用便宜的老人院常爆滿,所以才想到在老人服務住宅盡早佔位置,而優彌則建議到時可以看看民營的老人院,沒那麼爆滿。

這一段也十分有參考價值,尤其跟主角一樣父母變老衰退的情況,可以先了解,未雨綢繆。雖然每個地區的老人院情況也不一樣,劇中講解日本的情況未必適用,但也可以多了解你所住的地區有哪些面向老人的設施和服務,以劇中的角度切入去權衡,學習劇中人的思考方式。

說著說著又牽扯到鳴海不照顧父母的訴訟,鳴海和山口聰兩姐弟圍繞著此事爭論,結果又回到頭兩集討論由女性照顧家中長者的原點,沒有新的論點論據,實在看得有點煩躁。後來聰說不過鳴海,又挑起其他事端,質問優彌是否真的跟鳴海交往,又問到一把年紀生孩子的問題,能言善辯的優彌,一直在為鳴海護航,聽得筆者也有點感動。鳴海年近40還能找到一個如此了解和接納自己的人,其實真的很幸運,筆者完全想不到一個鳴海要跟優彌分手的理由。至於弟弟的角色,只是一味在攻擊,為反而反,實在太過面譜,裡面完全沒有感受到姐弟的情份在。

飯局後,鳴海站在夕陽映照的山坡,與姑母山口光子(山口紗彌加)的幻象對望,姑母給她一個鼓勵的笑容,含淚的鳴海也微笑了。這幕拍得不錯,沒有任何對白,卻含意無窮——姑母支撐鳴海在一個人活下去的路上繼續走下去,即使遇到滿途荊棘,流言蜚語,還能堅強笑著前進。最後一幕,鳴海在辦公室宣告跟優彌分手,她決定還是一個人活、一個人死去,呼應劇名的結局,是意料之內。

總評

《孤獨死又怎樣》大膽地且不忌諱地以孤獨死為題材拍成日劇,並用有趣的喜劇形式呈現出來,透過主角學習如何為孤獨死做準備的歷程,帶出很多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富有參考價值,題材新鮮引人好奇,也有社會教育意義。日本是孤獨死大國,2024年全年有7.6萬人獨居人士死去,佔全國死亡人數的37%,去年4月更立法推進消除孤獨對策,可見孤獨已成為日本政府重視的社會問題。NHK作為公共廣播電視台,希望藉著本劇去教育普羅大眾關心孤獨死的意圖十分明顯。

提起孤獨死,很多人會覺得是老人家的事,青年和中年人不會太去關注。《孤獨死又怎樣》以39歲單身中女為主角的設定比較獨特,成功喚起青中年人意識到原來孤獨死並非事不關己,要趁年輕有能力時做好邁入老年的準備和臨終規劃(即「終活」)。故事講述主角因姑母孤獨死為契機,意識到追求獨身自由的危機,透過她向古怪年下男同事學習孤獨死的知識、以及解決各種家庭紛爭的過程,帶出實用的「終活」知識,包括找到人生樂趣、不要成為情報弱者、與外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管理好財務等。劇中也點破大眾以為結婚生子就可以避免孤獨死的誤區,當中熟齡離婚、伴侶離世等情況都是大敵,提出要擁有自理生活的能力,任何人不論有沒有伴侶子女,都有責任為自己的死亡做準備,後輩也應該推動父母好好「終活」。

此外,本劇也有提及男女社會角色分配和長者照護問題,透過母親與姑母當年的家庭主婦與職業女性身份的對比、以及主角拒絕照顧父母的爭辯,描寫出男權社會價值觀對女性的擠壓,時至今日,由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所延續下來的「女性為照顧者」的不公平仍然存在,為女性帶來身心壓力,反映出傳統價值觀在家庭關係中成為女性的枷鎖。母親與姑母暗鬥幸福的較勁、主角介意被說追求小鮮肉的閒話,其實都是當事人被傳統價值觀束縛著才有的行徑,只有意識到自己的思維被束縛著,才有機會打破人云亦云的困局,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甚麼,這樣才能獲得真正幸福。

筆者最欣賞的一點,是本劇尊重所有生活方式,並沒有一味鼓吹結婚或單身更好,而是客觀地分析兩者的好處和壞處,以及將來有可能面對的情況,讓選擇不同生活方法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的未來作出心理準備和實際規劃。筆者跟主角同為單身中女,老實說是挺享受喜歡怎樣就怎樣、不用顧忌別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覺得主角完全是本人的一面鏡子(笑),也被此劇點醒了:單身人士在享受已婚者所沒有的自由的同時,必須承受代價,例如獨自面對身體機能退化、判斷力下降等,這不是靠匆忙找個人結婚便能得到保障,而是應該在自己有能力時作好準備和規劃,才能一直精彩的活下去。

本劇其實並沒有很明確的主線劇情和起承轉合,大部分時間都靠角色們對話的形式,靠台詞去帶出「終活」知識,雖然免不了說教,但由於當中所提及的家庭和終老問題都十分寫實,的確是跟切身有關,所以能抱著跟劇中人學習的心態去觀賞。劇組在製作上很用心的去提升本劇的年輕感,將當中的說教味減低,例如配以精心繪製的圖畫和電動畫面作解說、演員們漫畫感十足的誇張演繹、大跳hip hop唱饒舌將道理唱出來、還有貓,都讓本劇增添年輕活力,增強娛樂性,呈現方式上實在難以聯想到老人和孤獨死,此外,也用映像拍出帶出人物的內心想法和種種不安恐懼,將心理層面的東西具像化給觀眾看,十分有心思。當然這樣沾不上邊的風格,觀眾是否能接受就見仁見智了。

在開播之初,本劇憑著以搞笑喜劇包裝孤獨死沉重話題的創新獨特性,成功引起了劇迷注意和討論。不過到後半段支線延伸得越來越多,除了家庭問題外,衍生到感情線、中二病、與弟媳關係患化等,卻說得不夠到位,讓人不明所以,無助進一步深化主題。由於原著漫畫仍在連載,日劇中出現這些問題,反映出編劇改編時無法拿捏核心重點,導致故事剪裁失當。劇本的問題,加上觀眾習慣了劇組的呈現方式後無以為繼,失去驚喜,對白長篇大論卻欠重點,說教的問題越來嚴重,讓人覺得悶且沒有得著,整體吸引度下降。短短六集篇幅,收得倉促,有虎頭蛇尾之感,讓筆者略感失望。

角色方面,主角山口鳴海是個帶點天然呆的獨立女性,個性樂觀、喜惡分明、嚮往自由,而且自我中心,性格刻劃得立體,筆者覺得追求單身生活的女性應該都有類似特質,而她對追星的熱愛行徑更讓不少追星觀眾都會心微笑,至於美術館學藝員的職業設定對劇情沒太大作用,基本上換成任何職業都可以。綾瀨遙演這類角色可說是耳熟能詳,深入民心,甚至可以說是當年《螢之光》的魚干女的熟齡進化版,保養得宜看不出歲月痕跡就是了,這樣的角色對綾瀨遙來說沒甚麼難度,不過在演技上也看不出有甚麼大突破,要說突破的應該數在跳舞方面吧,劇情上半部分她跳了三場舞,都讓人有驚喜,還有偶然跳脫的造型也讓人耳目一新。

那須田優彌是年輕菁英,知識廣博,不過孤獨死變態控人設實在怪異,當然,如果不是這樣設定,本劇一開始就推進不下去了。劇中也描寫他偶然散發出危險氣息增加其神秘感,刻意讓人以為他有甚麼不為人知的秘密,為劇情帶來懸念,到最後揭穿是中二病,很沒有說服力。佐野勇斗飾演這樣一個表面沉默正常但暗裡奇特的角色,演出恰如其分,本劇中大部分知識點都是透過他說的台詞帶出來,他振振有詞的演繹也十分有說服力。筆者對佐野勇斗的印象就只停留在《一兆遊戲》那個戴黑眼鏡的IT宅男,沒想到他竟然可以這樣帥,偶像感這麼重,這是看本劇時最讓筆者震驚的地方。這樣兩個角色一比較,就更加突顯出佐野勇斗的演技和造型多變,既有顏值又有實力,是個值得期待的演員。

母親山口雅子是典型大和撫子式賢妻良母,不過老年卻有種遲來的叛逆,穿起hip hop風服飾打扮,而這樣叛逆正是被壓抑的女性反男權社會的呈現。松坂慶子是資歷深厚的實力演員,演技自然到位不用多說,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和氣場都能駕馭得來,七十多歲還能又跳又rap十分厲害,果然是敬業樂業的大前輩!

至於父親山口和夫是典型日本大男人,在本劇是較為面譜的存在,用來反映普遍日本男性長者,這對資深綠葉演員國村隼來說,實在是手到拿來,不費功夫。

總結本劇是一部很吃腦電波的作品,有人覺得好看,但也有人不喜歡。不管怎樣,本劇立意深遠,單是死亡規劃,就已經是一門人人都應該學一下的常識課,無論你喜歡不喜歡,都會對人生有所得著。



發表留言

Share


文章分類: 日劇總評, 每周劇評  標籤: , , , , ,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