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上帝(編劇)始終會為美琴和中堂開一扇窗,故事從哪裡開始就在哪裡結束;跟已經統一使用火葬的日本不同,夕希子因為在美國土葬而保著最後一份證據,有屍體就有法醫大顯身手的機會。
最後的庭審先半段不出意料,只要有丁點的突破空間高瀨的說辭就是破敗的謊言,二十六人名單中只要有一宗能夠入罪就很足夠,更不用說這決定一手是夕希子跨越八年帶來的希望,高瀨伏法是順理成章。
後段美琴那不是供詞的獨白,也許有觀眾會感到大快人心,筆者則會說那是畫蛇添足。無關美琴曾經被烏田質疑過的女性=感情用事的刻板形象,而是作為一個美琴自己所講,用學識在屍體上找出死因、證據的法醫,在法庭上最能自打咀巴的,就是去可憐和同情凶手。對他者投放感情是人之常理,但是美琴假如是真切持守專業的話,這一段獨白就應該至死留在心底。
宍戸這個壞傢伙被抓走了,可喜可賀、可喜可賀。中堂完了宿願,重拾活著的意義,久部也回到UDI,一齣劇集是優秀的話,BBQ式結局也可以接受~
總評 (8.0分) – 職業系偵探的科學式成功
首先聲明,總評給8分的《非自然》是本季佳作,也是本年度暫時有數的好作品(沒有看個遍說不出是「最佳」);然而也可以明確地講《非自然》不是神劇,真的不是。
收視自然是勝利組,不單劇迷,一般人也認知本劇的存在,從輿論角度也是勝利;而作為劇評人對劇集質素所作的評價一樣是「好~佳」,只是真的不能說是神劇。
在眾多的好之中《非自然》不是沒有缺點,除了污點級的第六集外,一些細節上的不足、貫穿全劇的完整性缺失,都是不能忽視的扣分位。在總評自然是盡情把好與壞都談個遍。才對得起讀者的支持。
TBS知道怎樣拍出好劇
定義何為「好」是很麻煩的事,從電視台角度當然是收視率、知名度,從演員角度可以是挑戰演技,也可以是提升自己身價;從觀眾角度看得高興、看得爽都可以。劇評總會選擇一個(或幾個)面向來評分,但這當然不是代表所有觀眾的意見。
前幾季寫同局的《99.9》第一季,當時的總評題目是「別具野心的公式化成功」。不怕黃婆賣瓜,當日所講「(99.9)後會有期是板上釘釘的事」,今季推第二輯同樣高收,筆者對此並不意外。會說起當日的總評,是因為今次為《非自然》總評起了一個延續的標題,非自然跟99.9相像又不同,但最大的相同之處,是《非自然》整體是一件經過仔細考慮的作品。
本站之前有一篇新聞,說TBS採用的是「計劃先行」,有好的劇本、計劃,萬事俱備後找來適合的演員以確保質素。這裡不判斷新聞本身真偽,以99.9以及非自然為事例,可以相信這個「計劃優先」理論既不是大話,也不是沒用的空想。(當然,不代表TBS作品就是100%佳作,但有效的準備工夫可以提升成功機率)
劍心按:不是八卦雜誌自行分析猜度的報導,而是TBS編成局企劃負責人石丸彰彥的訪問內容,除非他說謊否則不可能是假。
《非自然》主軸是法醫+社會/人性平衡得宜的「劇本」,輔以有足夠魅力的「角色」設定,及足夠好但不是完美的「選角」,這些是跟《99.9》極相似的元素;不相似的是《99.9》更講求直接、爽快、娛樂性,整體更輕鬆(按筆者取向會稱為沒深度),角色的魅力較表面,看一眼就笑得出來的小笑話和小動作是例子;選角方面偶像派勢力是99.9稍強一點,只此而已。
有一個好模式的話,99.9的成功、非自然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這也是我們所講的科學:講證據、講可現性。當日99.9的爆紅是首例,筆者願意說非自然是另一個例子,然後下一季、下幾季可能有更多的「例子」誕生。
每方面做好一點就是勝利
總知《非自然》的好,是好在「每個範疇都比前人好一點」。沒有哪個範疇是神級,但可以數得到的都要比過去多數同類型劇集要好。
法醫偵探(或者筆者愛用的說法「職業偵探」)已經是日劇界玩到最濫的主題,當按摩師都可以是偵探時,你就知道題材方面可以沒有下限到什麼程度。職業偵探模式可以成功,究其原因是「偵探」本身不是一種職業。你不會說「法醫律師」、「警察按摩師」,這些只不過是多才多藝。
XX偵探的XX可以任意替換,因為偵探既不是一種職業,也算不是一種專業,而不過是一種行為。極端地說你上學時算術找出答案,也是偵探行為的一種。偵探曖昧的性質使得職業系偵探泛濫,但大多是劇本粗疏的產物。《非自然》在這方面不是100%,也不是每一集每一秒都做到不滲雜非法醫的解謎手段;然而多數時間沒有出包,案件本身也不是1+1=2的級數,相乘之下足以贏過絕大多數競爭對手。
在這裡再多提一下《99.9》這一齣「律師偵探」劇。誠然律師是職業的一種,但不像法醫、物理學家以至按摩師,律師身份的限制極少,典型做法是將破案以辯護來包裝,由案件重演到質詢證人變乎無所不包,也可以恣意外判工作給他人處理….試想像,深山可以找美琴幫忙做化驗,但你總不能倒過來讓美琴找深山幫助吧?
劇情主軸的另一支柱「社會/人性面向」,十集中有那麼二、三集寫得很好,剩下絕大多數是平均以上。寫得特別好的幾集所捉緊的題並非甚麼超前思維外來理論,而是日本社會過去經歷已久,同時被各路日劇反覆提及又提及的議題。欺凌、過勞、自殺,在打動人心、闡述命題時每做好一點,就是優勢所在。
(筆者按: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一下,同樣將社會議題寫進娛樂作品中,「西方國家」因而作出改變的機率和改變的深度都要比日本強,評價作品質素時這個不是因素,但我們也可以反思一下,這麼多年來同樣的社會議題可以沒有改善沒有改變,這是劇作品的問題?還是對此無動於衷的人的錯?)
選角上因《非自然》而二次爆紅的就只有石原,不少人評價說她剪去長髮不演時尚青春小惡魔,改為展現認真一面的女強人,十分新穎戲路大改云云;筆者記性不算好,但數數看已有《進擊的巨人》《真‧哥斯拉》甚至是《校對女孩》,說石原今次演技大躍進跳出框框的話是太小看她了吧。
主要角色中按重要程度排次序,久部>中堂>美琴>宍戸>>東海林、神倉,各人都是盡忠職守,形象、格調、人氣都是一時之選,但只是看角色部門的話,團隊雖好但整體表演只屬「一分錢一分貨」,1+1>2的化學作用非沒有出現在《非自然》之中。
更進一步的錯過
單集的分數多數落在7.5~8.0分,總分是8.0,《非自然》不是沒有高升一級去8.5的機會,形成這個差距的就是本段要談論,做得「不足」「可以更好」的地方。
《非自然》是模式是由法醫任偵探,透過法醫的法證專業手段查明死因、案件,在破案的同時涉足社會議題。劇組成功地利用這個架構拍出好劇,然而想讓劇集本身變得更佳的話,就需要從中再推而廣之,將「法醫的存在意義」以及「社會議題的深入討論」納入常規劇情中。
「法醫的存在意義」在個別集數有提及,本集大結局最後尾也有不湯不水的美琴獨白,然而縱穿全劇只能看到不時滲雜的台詞,諸於「解剖死者是為了生者」「法醫是為了未來的人」等等,然而缺少適合的鋪墊,也沒有從第一集開始充分意識到而花功夫去推進,甚是可惜。
久部這個角色本來是最適合擔當大任,實際上他也盡力演就一個不在乎法證的醫學生的改變,但假如能從他口中(或是美琴口中)讓觀眾更意識到「少了法醫這一環的影響」的話,自然能夠成就一部更好的作品,也能說服大眾,一個職業變成偵探,不是只為戲劇效果。
「社會議題的深入討論」,說的是劇集引用了社會上的種種議題,附以小量的討論,然而大多止步在「破案 = 了事」的程度。難得本劇並不是純粹的架空娛樂,在現實面向上有更多深層次發揮的話會更佳。具體作法當然不是讓美琴由法醫轉身做議員,只要在部份集數加強背景交代,在單集角色更多下點功夫就可以;如果有一半集數達到蜂蜜蛋糕和高中生自殺那兩集的質素的話,已經足夠。
續集?SP?
本篇叫好又叫座,SP和續集的呼聲不少也是常情。《非自然》走單元路線要拍續篇並非不可能,然而本劇對劇本和每集中心思想的要求更高,並不像一般的偵探系劇集般易於複製;另外也沒有留下甚麼尾巴,所以也沒有不拍不行的包袱。(在說哪劇?請參考上文)
從《非自然》的劇本取向,以及確保質素等考慮,SP比續篇易於操作,以本篇為鑑,讓野木亞紀子全力寫出同樣水平的90分鐘劇本絕對可行;也可以玩大規模,索性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