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評 (7.0分) – 請作答:只是先出生的我,_________
對劇名《只是先出生的我》,筆者由此至終是以一個「問題」來看待。
只是先出生的我(鳴海/教師),怎樣看待/對待/教育「只是」遲出生的學生們?
俗諺有「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本劇歸根究底要只答的就是「何為達者」。鳴海他們作為教師,相比十幾歲的學生們他們「達到」了哪裡去、「通達」了甚麼。整齣戲10集的評分、劇評大抵是按這個基準。
劇集中的解答沒到最後一刻都沒給出,結尾鳴海說:「未來想要成就的模樣,靠的是今天的作為,學校生活之後就是社會,而人就是要掙扎向前不斷去行動去嘗試,這是我作為一個『先於大家出生的人』想說的話」。
非要讓筆者為這個結尾作評價的話,就是廣東話中「阿媽係女人」(人所共知的事實),如果寫出這麼一份劇本的人到頭來想向劇中的學生(及電視機前的觀眾)轉達的信息就是這樣,想要真心學習到教訓的人,還是轉台看其他劇集好了。
拍攝這種社會劇,角色人設非常重要,單是一個校園就已經有齊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同樣作為教師,有已經工作數十年的老人、有新入職的年輕人,也有從商社轉過來的教育界新人。
故事主體中帶來改革的前商社員「已經是」最強勢的人,但假如真想要帶出思想矛盾、碰撞的過程的話,更需要同樣強硬的對手,可以是手下的教師,也可以是不聽教不服輸的學生,在對弈當中才能看出為何「我」有著可以教導別人的學識,「只是」先出生的我跟「只是」後出生的你有何分別。
然而劇集中鳴海的聲音強得過分,不是一顆投進湖中的小石子,簡直是一塊天外殞石撞下來毀天滅地;學生也好教師也好,一面倒地服從他的指示。
另一大問題是作為校園劇,完全沒有擔大旗可以串連完整故事的學生角色,看官網的話會發現幾個班級上百名學生人人有相片有名字,但是大多數人比串場還不如,就是單集主線劇情中的學生(例如想要結婚的女學生、想當棋士的男學生),跟校長大人相比還是太過渺小。更可憐的是學生難得有表達自己的機會,但得到的回應卻往往是對不准焦點。
就是知道鳴海校長、真柴老師你想要對學生好,但議論到頭來只是回到「因為我是疼愛學生的教師」而訴諸感情和身份時,又何來平級的教育?
10集當中,筆者會毫不猶疑地說,學生出場機會越多、發揮越大的場次,本質上才更有得到好評價的可能;一齣離開學生這主體的校園劇注定難以出色,沒有了後出生的他和她,就怎樣也說服不了觀眾鳴海明白何為「只是先出生的我」。
只是先出生的我,_________
有問題,無答案
即使最後都不清楚,無法表達,只是先生的我,所以?
有先出生就有後進,後進上面的關注不足,變成「都是先出生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