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線劇情原來是講將棋;上星期是為了結婚所以不讀大學,今星期則是想成為職業棋士所以連讀完高中也嫌浪費時間。這段劇情跟上星期有一定關連,至於跟日本近年橫空出世的將棋天才藤井聰太則肯定有關。
女孩子找到愛人想結婚,因此讀不了大學也不出來工作;男孩子熱愛將棋所以想追求遲來的夢想,高中也不讀全力去下棋,作為教師怎樣判斷?
如果是男學生要結婚,女學生想成為女流棋士的話會否有不同結果?容讓筆者暫時撇除性別,不上大學要結婚的話教師們都在擔心是不是被騙了、是不是跟男方風流過,即使女學生說結婚做賢妻良母是她的夢想,這夢想的重量卻沒多少反映在討論之上。
男學生成為棋士的夢想,遙遠又似乎不可實現,但至少討論過程還是有認可到他的信念,亦沒有出現「讓一個高中生從頭學起,這樣的將棋教師是不是立心不良」的質疑。能成職業棋手的可能性有數字可循,高中生結婚後有多少人離婚無從稽考,還是說講夢想都有高低之分?
編劇如果是故意連續寫出兩星期的主線的話,筆者會誠意給他一個大大的讚為他平反;不過看劇情走向又沒有試圖誘導觀眾作出這樣的思考;至於真柴後悔自己錯作紅娘,鳴海為了補救而衝去買訂婚戒指,這些支線真的可以收斂一下了。
怎樣比較夢想的高低,就讓讀者們自己想想,劇集還是主力放在本話的將棋上去;鳴海讓學生要設下死線切實執行,以自己努力的姿態和承諾,來換取父母的認可;一個正規得不行的答案,但本劇既然依然是社會寫實劇,就不可能要求每一次都跑條飛龍出來,來個非一般的震撼結果。
反而值得去好好理解一下父母在這次事件中的角色,說實話過了18歲就是孩子的天下,如果他真的有一往無前的決心,「阻止」本來就不是一個有效選項,擋得過一時擋不到一生,就算放下狠話斷銀根踢出家門,往往也不能滅他志氣,只是將起跑線再拉後一點。
在日本畢業自名門大學進一家好企業就能安泰,但當中最難的一步不是考入大學,也不是進入大企業,而是「入了大學後怎樣裝備出一個有機會入大企業的自己」,這已經超越父母和高中教師的影響範圍,假如孩子只願給自己裝備下將棋的能力的話,就算讀的是東大也無關痛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