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沒有一個故事可以敘事得當,獎學金的事件中,上一小時還在苦惱的中學生,下一瞬間好像變身成為大人有自己清楚的決斷。鳴海校長有很多苦惱、很多不明白,觀眾卻難以代入他的迷惑和苦惱,難以感同身受,就無法讓情感同步。
就像鳴海要求教師們集體上促進課程,在故事中立意是好,但我們還沒有好好記住他們姓甚名誰,為何真柴老師害怕回答英文問題,又為何要向「那一個」男教師求救,這些角色之間的張力還沒有充分表現時,往往又跳躍到另一個支線,看了的劇情只能當作流水,忘記得一乾二淨。
情況彷如在新人面試,一個三分鐘十個半小時,到處都了解一點卻無從入手。校園欺凌很常見(當然這不代表欺凌是正確/正常),但讓一個出場不過兩三次的學生角色吐苦水,說自己目睹欺凌行為帶來巨大壓力,還在當旁觀者的我們只能表示同情,除此之外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感受不到問題的存在,自然不會對鳴海「解決問題」的迫切性有所期待。
同理,及川祐二(木下鳳華)老師是前期大魔王,但出場也只是三四次機會,再怎樣把他釘上十字架也感到名不正言不順,遑論對他的存在和行為有共感。
看到第二集結尾,欺凌元凶出現了,鳴海校長爆發氣場罵人了,但到這樣筆者還沒有真正走進故事世界,唯一感想是:「這兩個女生誰呀?」把兩個無名氏罵走了,又能如何?
把及川老師勸退了又如何?觀眾只記得他是數學老師呀!
下集鳴海校長去當老師,求求你多補一點跟學生的互動,你們完全沒有存在感…..(對了,在最後尾一句「我會拿獎學金」就把第一集的故事給寫完了)
發表留言
Page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