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子告訴美里:「你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同樣呼應了本劇的宗旨,確實也令人反思人生。
接著天野真紀離奇死亡,在蘭子推翻了其他警察的推理後,接著就迅速找到兇手,但也沒解釋為什麼對方其中一隻手受傷,只有審案過程中看到兇手受傷的手,令人摸不著頭緒,好像只是為了將殺害天野的兇手引出,以證明天野與前兩位死者並非同死於一個兇手。有點太簡略了。
蘭子忽然陷入推理中,像一般的怪人套路,只要開始「發功」就會有特殊舉動。看來將馬尾拆開是一個暗號,不曉得是動作不夠令人驚豔、還是香里奈真的沒當年氣勢,完全沒有準備要解謎的興奮感覺。
蘭子又回到了美菌教室,指認了彩子為兇手。原因是她想利用攀附她人的成就以彰顯自己的地位,極欲幫天野美紀驅除障礙的她,最後卻讓天野捲入麻煩,因此在她死後就再次撇清關係偽裝成受害者。會將現場佈置得與雜誌封面相似,也是因為自己的衣服被死者扯了下來,才刻意製造出犯罪美學來掩飾。
儘管這樣的犯案緣由確實可以驗證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所有的煩惱都源自於人際關係」,不過推理上絲毫沒有震撼力,犯案手法也完全被省略,整齣劇看下來真的很無感。
最後首尾呼應,蘭子又到了幼時去的森林,也再次遇見大文字老師,兩人的對話可感受到蘭子當年應是發生了什麼,只不過因為整齣劇實在太不燃,筆者並未特別好奇。
在日劇每季都有刑事推理劇的慣性下,這類劇集也逐漸開始尋求各種出路,用嗅覺味覺甚至超能力等各種破案手法,本劇以「心理學」角度切入確實是蠻不一樣的角度,也可感受到編劇的企圖。
看劇的同時筆者也同時閱讀原著書籍《被討厭的勇氣》,原著中是以青年人與哲學家的對談,引領出阿德勒心理學的思維,本劇同樣也以「青山」與「大文字」兩人的對談帶出書中許多經典的句子。可惜原著中並未有任何劇情事件,劇中的刑事案件完全是靠原創,兩者的結合在本劇而言顯然並未達到平衡,至少並沒有想像中震撼與吸引。
但筆者其實也忍不住在思考,當看原著時,也會感受到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與我們一般慣性的佛洛伊德思維相當不同,甚至是有些挑戰對方的,換個角度而言,以往都注重推理過程及犯案手法的刑事劇,現如今轉換成完全與「心理學」來包裝的姿態,或許也是一種對觀眾的挑戰。
只是到最後我們真的會像書中的年輕人一樣被哲學家(編劇)收服嗎?雖然本劇前景不樂觀,但若可以,我倒是相當期待被編劇說服。就算收視不佳,我想編劇或許不會感到傷心吧,如果他們真信奉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