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半世紀歷史的大河劇,詳盡介紹分析文第二篇送上其光輝歲月的軌跡。史上最高收視作品《獨眼龍政宗》成功原因在於新人渡邊謙?中井貴一的《武田信玄》創下什麼紀錄?《阿信》橋田壽賀子寫出女性主角大河劇最高作品是哪部?劍心在日本文化雜誌專欄寫的深度文章,為大家詳細分析。
第5章 大河劇復甦與現代化失敗
上文提及1964年的大河劇《赤穗浪士》創下單集53%的歷史紀錄至今未破,這劇的成功為NHK注下強心針,大河劇從此成為NHK的皇牌劇目。然而好景不常,大河劇的收視很快回落,1965年《太閣記》之後,足足16年平均收視都在廿多點徘徊,更有三年低於20%,以當時電視的熱潮和劇集製作費用來看,克全不合格。
開始改變是1981年大河劇《女太閤記》,這劇以豐臣秀吉正室寧寧為主角,因為用女性的角度來描寫戰國時代,受到家庭主婦的廣泛支持,創下平均收視率31.8%的紀錄,排行大河劇歷史第5位,初現中興的曙光。這劇演太閣豐臣秀吉的正是近期在《家族的形式》《I’m Home》演出的著名甘草演員西田敏行。
NHK打算在1984年把大河劇移至近代路線,作為舊時代的最後作品,1983年選擇了戰國時代最後的名將,統一天下的德川家康為主角。這部《德川家康》結果平均收視達31.2%,排在歷史第6位,當中兩位演員大家都很熟識,分別是演豐臣秀吉的武田鐵矢,和演織田信長的役所廣司,後者因為此劇一炮而紅,現為日本電影界影帝級男優。
之後NHK根據原定計劃把大河劇轉至近代,1984年大河劇《山河燃燒》改編自山崎豐子的小說,首次以昭和時代作舞台,也是初次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講述在美國定居日本人的故事,然而收視並不理想,平均收視比起上一年的《德川家康》低10%以上。
1985年NHK推出以大正時代為舞台的《春之波濤》,然而收視更加難看,平均只有18.2%,打破1968年以來的新低,於是NHK決定孤注一擲,請來了當時最有人氣和實力的編劇橋田壽賀子,負責1986年的大河劇《命》。
橋田壽賀子是1981年《女太閤記》的編劇,帶來很好的成績,到了1983年她編寫了日劇界傳奇作品《阿信》,這部NHK晨間劇以52.6%的平均成績成為日本史上最高收視的劇集,至今未被打破,讓橋田一躍成為當年日本編劇界的皇牌。
然而橋田編的這部《命》劇風和傳統的大河劇迴異,因為她太有名,NHK讓她自由發揮,結果她編出一部以日本戰後為舞台的大河劇,也是大河劇史上唯一一套全劇人物虛構,沒半個歷史人物登場,以女性為主角的作品。
雖然《命》的平均收視有29.7%,但觀眾覺得這根本是加長版的晨間劇,沒有大河劇的傳統,所以口碑不算太好,至此NHK為大河劇進行的現代化改革正式宣佈失敗,決定回歸《女太閤記》《德川家康》的戰國時代,大河劇歷史上最高峰作品《獨眼龍政宗》應運而生。
第6章 大河劇永遠霸者《獨眼龍政宗》
1987年,NHK大河劇回歸戰國時代,開拍《獨眼龍政宗》,故事描寫以一己之力得到仙台藩62萬石基礎的奧州地區戰國武將~伊達政宗的一生。選拔主角時並沒有考慮大明星,反而起用1986年演出晨間劇《跳駒》(駒)有出色表現的新人渡邊謙,為什麼NHK不用大牌當主角?
因為這劇一開始選角就以「適合劇中人物形象」的演員為目標,主角伊達政宗是年輕的新銳大名,因為已成名的演員不會有新銳的感覺,所以就找來當時剛嶄露頭角的渡邊謙。早就權傾天下的老人豐臣秀吉就用上知名度極高的老戲骨勝新太郎,讓觀眾覺得演員和角色相襯,加強欣賞和投入程度。
這種近年大河劇不復見的嚴謹選角態度,成為此劇成功的一大原因,特別是「渡邊謙 = 伊達政宗」的形象於日本人心中簡直是牢不可破,近年日本曾舉辦「演員之中誰最適合演戰國名將」的調查,結果渡邊謙在伊達政宗的投票率是100%!可見已經去到「人角合一」的地步。
渡邊謙憑此劇一躍成為全日本最紅演員,之後一度因為患重病而休養,到了21世紀進軍荷里活,演出湯告魯斯主演荷里活電影《最後武士》,憑此競逐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登上國際影壇。當年的奧斯卡記者會上,他說出「終於從伊達政宗那邊畢業了!」的話,可見伊達政宗這角色對他和日本人影響非常深遠。
選角以外劇集故事亦非常吸引。伊達政宗一生的傳奇和獨眼的特點,讓他成為了日本人最喜歡的「悲劇英雄」。他生不逢時,出生的時候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已經是中年人,等他長大繼任家督,天下大勢已定,從他的根據地東北也難以發圍,故此無論他如何足智多謀也無法奪取天下,這一點透過渡邊謙精湛的演出,讓觀眾更加投入。
這劇的另一賣點是母子關係,政宗自幼失去右眼貌甚醜,於是他的母親義姬擁立弟弟小次郎成為家督,之後更意圖毒殺他。故事不斷鋪陳母子間的愛恨情仇,大半生缺乏母愛的政宗,於他死前迴光反照之際,藉他幼兒期和少年期的幻象和母親對話,化開多年難解的心結,以一家人大團圓到冥府報到結束。這段關係感動了觀眾,為劇集帶來更大的迴響。
優秀的選角,人物的悲劇傳奇性,還有故事中的親情感動,讓這部《獨眼龍政宗》以平均收視率39.7%成為大河劇歷史No.1之作,公認為大河劇最經典作品。劇中梵天丸(政宗的幼名)對其師傅虎哉宗乙說「梵天丸也要變成這樣」的台詞,成為當年的流行語。NHK在開播五十週年時舉辦「想再看一次的節目」投票中,《獨眼龍政宗》得到大河劇部門的第一名,吸引力一直不減。
這劇也是大河劇首次在片頭進行歷史解說,讓觀眾對劇中那段歷史有更深的認識,自此成為大河劇的傳統直到今天。因為解說中畫面採用不少和伊達政宗有關的歷史遺跡,讓觀眾印象深刻,隨著劇集大熱,這些歷史片段帶動出「大河泡沫」!
「大河泡沫」是指劇集播映後拍攝舞台有大量遊客湧到參觀。伊達政宗的根據地仙台因為東北新幹線剛開業數年交通很方便。讓當地旅遊業大大興旺,主角渡邊謙為宣傳劇集而參加的仙台青葉祭,更讓這個祭典打破遊客人數的歷史新高,自此加插歷史解說的大河劇就和日本各地旅遊業展開緊密的關係,地區政府不斷整備改善及宣傳,目的只為能招攬大河劇去當地拍攝,陷入良性循環。
第7章 《武田信玄》《春日局》構成的黃金三年
《獨眼龍政宗》的成功,捲起了大河劇的熱潮,緊接1988年播出的《武田信玄》繼續以戰國為舞台,寫下甲斐國領主武田信玄的一生,他無論是戰鬥還是策謀都非常出色,率領戰國最強騎兵隊縱橫沙場,是連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都忌諱三分的名將。劇中主角和宿敵上杉謙信進行的川中島死鬥帶來豪華的合戰場面,此外也講述武田家的悲劇關係。
劇集由現在仍然活躍於一線,《倒數第二次戀愛》中井貴一主演,上期文章也提過他的父親佐田啟二正是60年代帶動大河劇發展的關鍵人物,兒子主演大河劇最出色作品之一,可說是宿命。此外演宿敵上杉謙信是近年仍然在日劇電影活躍,《飛翔公關室》《南極大陸》的柴田恭兵,他拿著毘沙門天像祈禱的異色演出亦為人稱頌。
受到《獨眼龍政宗》的影響,本劇一開始已經聲勢非凡,第一集收視42.5%成為大河劇史上最高開播紀錄,單集收視最高為49.2%,僅次於《赤穗浪士》排行歷史第二,至於平均收視則為39.2%,以些微之差屈居於《獨眼龍政宗》之後,成為大河劇史上第二位。
本劇有兩個特別的影響,首先在劇中飾演主角母親的若尾文子,在每集結束時會說一句「今晚就到此為止」,成為當年的流行語。此外光榮著名歷史策略遊戲《信長之野望》系列中,很多武將的畫像都參考了本作的登場演員。1988年推出的《信長之野望‧戰國群雄傳》,遊戲結束時更出現「今晚就到此為止」的字句,完全向《武田信玄》致敬。
1989年NHK一改風格拍攝《春日局》,雖然仍然以戰國為舞台,但改以女性春日局為主角,她是明智光秀家臣之女,以生於戰國亂世的她因為有能力而且器量大,得到德川家康任命為長孫家光的乳母,負責教養他成人,到了家光繼任為第三代將軍,她就統領大奧,實際上超越朝中重臣,成為將軍以下的最高權力者。
劇本由非常擅長寫女性題材的橋田壽賀子負責,是她第三度挑戰大河劇,春日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強勢的角色,但橋田壽賀子則給與新的詮釋,把她演繹為一位全心獻身於乳母之職的女人,於是再一次得到女性觀眾的支持。
劇集是22年來首次於元旦日首播,NHK大力造勢,播映前讓主角和編劇去本能寺作直播演出,並招待本能寺住持去錄影廠參加節目,然而因為日本家家戶戶元旦都會出門到神社參拜及賀年,結果開播收視只得14.3%,直到2016年的今天仍然是史上最低紀錄,不過因為女性觀眾的支持,收視不斷上升,最終以32.4%的平均收視率成為大河劇史上的第三位。
不過這劇除了開播之外還遇上很多災難,演主角春日局哥哥和外祖父的演員在演出本劇之時去世,影響了拍攝安排,此外第二集播出的前一天昭和天皇駕崩,電視台連續兩天取消所有節目,劇集被逼延期播出。面對重重意外此劇到最後仍然取得如此收視成績,實在難能可貴。
《獨眼龍政宗》《武田信玄》《春日局》是大河劇歷史上唯一一次連續三年平均收視超過30%的時期,公認為大河劇最光輝的歲月。三劇的共通點都是以戰國為舞台,其實日本的戰國和中國的三國一樣,因為群雄並起各具特色,是日本人最感興趣的一段歷史,故此大河劇的舞台選擇戰國有壓倒性的優勢,當中三大巨頭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出現率最高,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正是以戰國的悲劇英雄真田幸村為主角。
下一章會為大家介紹大河劇再度改革中,《花之亂》創下最低收視紀錄的失敗經過,之後經歷最後一部收視突破30%的《秀吉》中興,到大河劇因為《利家與松》踏上偶像化之路。敬請期待!
原文由劍心撰寫,2011年刊於中國日本文化雜誌《知日》專欄,博客版本由劍心於2016年經過修改及補充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