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大河劇有超過半世紀歷史,是每個日劇迷必定認識的傳統檔。大河劇的誕生和NHK在日本的定位及東京奧運有關?為什麼稱為大河劇?首部大河劇是在NHK和電影界鬥爭中,因中井貴一爸爸的一個決定而出現?決定大河劇格式及單集收視53%的劇是哪一部?以劍心在日本文化雜誌專欄寫的深度文章,為大家詳細介紹分析。
第1章 NHK的定位及使命
在討論大河劇啟播之前,首先要和大家解釋NHK電視台的歷史,因為其成立以至戰後的社會角色,直接影響了大河劇的誕生,相當重要。
NHK全名為「日本放送協會」,成立於1926年,當時稱為「東京廣播電台」,是日本的公共媒體機構,受政府出資協助,雖然是獨立於政府的組織,並非國營廣播,但受政府的影響甚深,故此一直都被日本國民視為半官方的喉舌。
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日本戰敗後,聯合國總司令部勒令NHK停止廣播,媒體被美軍控制,在日本人不斷爭取之下,NHK慢慢恢復廣播,之後經歷了廣播法的實施,今時今日的「日本放送協會」(NHK) 正式成立。
作為日本當時唯一的廣播機構,NHK極力向美國軍方爭取屬於日本國民的節目,終於在1951成功舉辦及播放第一屆的《紅白歌合戰》,這個每年除夕播放的節目就此傳承至今。紅白誕生的過程,在2015年3月28日播放由松山研一主演的SP劇《紅白誕生之日》中有詳細提及。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推進,日本出現FM電波廣播,還有彩色電視的開始,讓NHK得到迅速的發展。此時日本迎接一件歷史大事,就是東京取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
有奧運,自然刺激日本國民購買電視機收看廣播的意慾,在東京奧運之前幾年期間,電視機的銷量提升了十倍以上。然而國民買了電視機,總不成只有新聞及奧運可看吧?於是NHK就開始籌備開拍劇集。
首先出現的並非大河劇,而是NHK另一長壽皇牌系列「晨間小說連續劇」,1961年開始,每天早上八時十五分播出十五分鐘。這個系列主要拍攝逆境中奮鬥的女性故事,以爭取當時作為觀眾主力的家庭女性,直到現在這個「晨間小說連續劇」仍在播放,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1983年推出的《阿信的故事》,是日本歷史上收視No.1的劇集,除了日本之外更風靡中港台。
拍攝晨間劇初步得到成功之後,NHK就著手製作每集播映時間更長的劇集。此時NHK已經不是獨霸一方的媒體,五十年代民營電視台(簡稱民放)包括富士、NTV、TBS、朝日先後創立,到了六十年代它們已經有相當的競爭力。
民營電視台比較追貼潮流,開設了不少創新及受大眾歡迎的節目,那個時候日本的戰後發展正在進行,政府希望重新建立國民因為戰敗而失去的自信,同時也希望越來越「崇洋」的國民重新正視自己的國家,當中的主要手法就是「借古喻今」。
透過喚醒國民對於日本古代英雄志士的回憶,就可以達到重建信心和重視傳統的目標,NHK作為半官方機構,對推動社會風氣有特別的使命感,他們希望做出來的節目和其他電視台不同,故此就決定從日本國情出發,以教育國民為目標,開始製作「大河劇」。
第2章 為什麼叫大河劇?
為什麼叫「大河劇」?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其中一個解釋,是指劇集採用「大河小說」改編而成,大河小說之名稱來自法語「Roman-Fleuve」(英語:River-Novel)的意譯,是小說的一個類型,特點是有濃厚的歷史意識,主要以一個家族或時代為主題,反映主角所身處時代的變遷。
此外也有人認為大河劇的名稱只是單單指故事本身描述主角身處的時代像滾滾洪流,也有人說大河其實是意指故事描寫主角像大河一樣悠長的一生,故此亦有人稱之為「長河劇」,不過這名字較多用在韓國的歷史劇,例如曾在香港台灣大熱的《大長今》。
無論如何,以上的解釋都基本上都差不多,就是把大河劇定位以一個主角為中心,圍繞眾多人物,開展關係複雜的作品。每部都會以一段歷史時間為背景,故事編成嚴謹,雖然部分並非按照史實來演,但基本上劇中人物和故事都是可以在歷史考證的。
很多人把「時代劇」和「大河劇」混淆以為是一樣,其實是個錯誤。時代劇是以日本歷史為背景戲劇的統稱,大河劇則是時代劇的一種,是星期日晚於NHK電視台播出的時代劇專稱,不能用在其他時段,故此曾經大熱的劇集《大奧》是時代劇,但因為是富士播放,不能被稱為大河劇。
第3章 在與電影界戰鬥中誕生
大河劇之所以能成功開拍,背後隱藏著和電影界之間的戰爭,話說當年NHK藝能局長長澤泰治對開拍大河劇抱雄心壯志,希望製作出來的劇集能夠有如電影的質素,以贏取觀眾的支持。
要有電影質素,首要條件當然是由電影紅星主演。當時日本電影界以松竹、東寶、大映、新東寶、東映五間公司為首,他們早在1953年建立了「五社協定」,協定本身是防止演員及導演被其他電影公司挖角,但隨著60年代電視業迅速崛起,五社協定的主要功能就變成防止電視台搶走電影演員去演電視劇。
為了打破這條「五社協定」,NHK派出高層人員,帶同劇本和很多名演員逐個交涉,首先NHK進攻歌舞伎界,游說當時有名的歌舞伎藝人尾上松綠演主角,最終對方以「歌舞伎活動不停止」為條件答應演出。
然後NHK向電影明星招手,和當時大紅的演員佐田啟二交涉,佐田啟二原本不敢貿然破壞「五社協定」而拒絕,但有次他和旅居美國洛杉磯的友人相談,知道電視業界在美國發展一日千里,電視劇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於是在1962年的夏天他決定參演大河劇。因為他的加入,「五社協定」迅速崩潰,大河劇自此可以大手囊括當時日本演藝界的紅人演出,為將來的光輝歲月打下基礎。
也許大家不知道這個突破電影界對大河劇封鎖網的佐田啟二是誰,但如果說他的本名是「中井寬一」的話可能,大家會覺得很熟悉。沒錯他就是現時日本影視界實力派男優中井貴一的爸爸,可惜他於拍完首部大河劇《花之生涯》後的第二年因交通意外去世,終年37歲。而他的兒子中井貴一就在廿多年後走上父親的演藝路,主演大河劇《武田信玄》。
以下是《花之生涯》的片頭:
第4章 決定大河劇命運的《赤穗浪士》
第一部大河劇是於1963年開始播放的《花之生涯》,由尾上松綠主演,當時他日間進行歌舞伎活動,深夜才拍攝大河劇,每天拍到早上5時才完,讓他的妻子擔心一度威脅辭演,結果和劇組達成「午夜3時一定要回家」的條件繼續拍下去。
《花之生涯》故事講述江戶時代幕末大老井伊直弼的一生,內容包括著名的「黑船來航」事件,正好勾起當時社會上崇洋和仇洋的對抗意識,此劇平均收視為20.2%,最高為32.3%,成績不錯,於是NHK就放心開拍第二部,亦是決定大河劇長拍長有的《赤穗浪士》。
《赤穗浪士》講述江戶時代幕府五代將軍綱吉時之「元祿赤穗事件」,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因為受辱而刺傷了高家旗本吉良義央,當時的將軍德川綱吉未查明事件就命令淺野長矩切腹謝罪及廢藩。赤穗藩的家臣希望透過請願解決問題但不果,經過一年的痛苦和糾纏,他們一行47人決定夜襲吉良義央的府第把他斬殺,雖然成功報仇但他們最終全被將軍賜死,後世因為他們的忠義稱他們為「赤穗四十七浪士」。
NHK拍攝這部作品時,為了比《花之生涯》更有話題性,請來電影界、歌舞伎界、歌謠界的巨星演出,當中主角是電影公司大映的首席演員長谷川一夫。這劇描寫47人的內心掙扎和苦惱,引起了觀眾的興趣,而且忍辱負重最後復仇成功,永遠是最大快人心的吸引情節,故此赤穗四十七浪士突襲吉良府手刃仇人的第47集,創下了大河劇最高的單集收視紀錄達53.0%,半世紀後的今天仍未被打破,劇集的平均收視也達31.9%,排在歷史第六位。
這劇的高收視讓NHK決定把大河劇正式列入常規行列,由本作開始奠定了大河劇由每年1月開始12月結束的播放時間。同時此劇以交響樂主題曲獲得觀眾一致好評,也從此決定「大河劇主題曲就是交響樂」的傳統,翌年開始大河劇主題曲就開始由NHK交響樂團演奏,直至今天。
不過大家想看這部經典作品是不可能的了,因為當年的錄影帶價格高昂,很多時在劇集播放完後錄影帶都會被洗去給其他劇集和節目用來錄影,就算逃過這一劫,以當年的錄影科技也沒可能保存那麼多年而質素不變,故此現時NHK只保存著創紀錄的第47集及總集篇,高收視竟然成為經典作品能夠流傳後世的決定性理由!
下一章會為大家介紹大河劇最光輝的「黃金三年」,《獨眼龍政宗》《武田信玄》《春日局》這三部收視獨佔大河劇歷史三甲的經典劇集,為你詳細介紹和分析!
原文由劍心撰寫,2011年刊於中國日本文化雜誌《知日》專欄,博客版本由劍心於2015年經過修改及補充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