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DER》背後的真實殺人事件死囚:福田孝行 / 永山則夫


Share


小栗旬《BORDER》第3話主線是殺人犯真心悔改但得不到社會接受,把懺悔寫成書想得到受害者家人的原諒卻招來復仇至死,當中帶出「冤冤相報」「殺人填命」的反思。其實劇本參考了日本兩個著名殺人犯死囚的案件而成,為大家詳細介紹這兩位,分別是姦屍殺嬰毫無悔意的福田孝行,及真心悔改成為文學名家的永山則夫。


《BORDER》第3話「連鎖」主線是一個年輕人殺死一對母女,出獄後真心悔改但未能得到社會接受,後來想把懺悔的經過寫成書想得到受害者家人的原諒,結果卻因此招來復仇至死,由劇集主角石川安吾破案,把這個「冤冤相報」的連鎖斬斷。

看似是大路的刑事劇設定,但其實這案件明顯是取材自兩宗轟動日本的殺人案,犯人的死刑判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之餘,更引起全日本對死刑改革和存廢的激烈爭辯,在這裡以虛構的日劇故事,帶大家認識真實的日本社會。


《BORDER》劇照

福田孝行母女殺害事件

《BORDER》第3話死者之前干犯的殺人案,和1999年「福田孝行殺人案」非常相似,包括是死者皆為母女,還有遺屬丈夫拿著妻兒照片上電視台受訪的情節。

1999年4月14日,當時只有18歲的福田孝行喬裝成檢查水管的工人,按門鈴進入受害人本村彌生(23歲)家中,打算把她強姦,但遭她激烈反抗,福田於是動手把她掐死,用事先準備好的膠帶將她雙手綑綁,口鼻以膠帶封起,以防止她突然醒來,接著進行姦屍。


死者母女

死者僅11個月大的女嬰夕夏一直在媽媽旁邊哭泣,福田先把她拋往別處,但小寶寶基於本能還是哭著往母親遺體爬去。福田為免哭聲引起鄰居注意,於是將夕夏從母親遺體旁邊拉開,重摔地面數次後再以蝴蝶結勒死。完事後,福田把母女的屍體置於棉被櫃中,拿取財物後逃去。

男戶主本村洋下班返家後,發現家中一片凌亂,尋找妻女下落時在棉被櫃中發現妻子半裸的屍體,隨即報警,警方到場再於櫃的最上層找到用膠袋包著的夕夏屍體。案發四天後的4月18日,福田孝行被警方逮捕。


犯人福田孝行

開庭審訊時,在辯護律師輕推提醒之下,福田向被害人家屬鞠躬道歉說,「真是對不起,我做了無法寬恕的事。」律師認為藉著福田表達悔意,可以讓法官免除死刑改為無期徒刑,加上福田犯案時只有18歲未成年,有少年法保護,若表現良好,7、8年後就可以出獄。

同時,死者遺屬本村洋抱著妻女的遺照出庭,卻被法官阻止,認為被害者的遺照會影響加害者福田的心理跟情緒。在本村不斷抗議下,法官結果准許他以黑布蓋住的方式把遺照帶進法庭。


左:劇中遺屬 右:本村洋

結果法官一如所料作出無期徒刑的判決,宣判完畢後,福田孝行的辯護律師竟然對著旁聽席的受害家屬做出勝利手勢。本村洋對此非常憤怒。他說:「我對司法很絕望,原來司法保護的是加害人的權益,司法重視的是加害人的人權,被害者的人權在哪兒?被害家屬的權益在哪兒?如果司法的判決就是這樣,那不如現在就把犯人放出來好了,我會親手殺了他!!」

和他有同樣想法的是該案的檢察官吉田,二人決定攜手對抗不公平的司法制度,本村決定利用傳媒的力量作戰,到東京參加NTV的新聞節目「News Station」演出,他帶著妻女遺照上電視,向全日本國民提出保障受害者家屬的訴求。


《BORDER》劇照

因為傳媒的力量,事件在全國引起關注,連當時的日本總理小渕惠三也回應表示理解木村的訴求,覺得不容忽視。雖然小渕在11天後因急病去世,但「犯罪被害者保護法」、「改正刑事訴訟法」、「改正檢察審査會法」已經獲得通過,受害者家屬終於可以在法庭上發言。

吉田檢察官力抗上司的反對,堅持把案件上訴到廣島高等裁判所,然而二審維持原判,理由是「犯人當時才剛滿18歲,思想尚未成熟,顧及被告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性。對於將來,不能論定犯人完全沒有更生的機會」。


本村洋

然而吉田還是不放棄,決定把案件上訴到最高法院,他知道福田在獄中曾經寄信給外面的朋友,於是不斷查訪,終於找到收信人,並得到其同意取得被告親筆書寫的信件。令人震驚的是福田孝行竟然在信中寫道:

「不過就是一隻公狗走在路上,碰巧遇到一隻可愛的母狗,公狗自然而然的就騎上去了……這樣也有罪嗎!?」

「這世界終究是由惡人獲勝的~7、8年之後,等我出獄時,你們要舉辦盛大的派對歡迎我啊!」

案件去到三審已經歷9年時間,但支持福田的律師卻越來越多,其辯護律師團由最初的2人增加到21人,全部自願參與,只因他們都是主張廢除死刑的人權派律師,希望藉著這單轟動日本的案件爭取本錢。

21人律師團為了反對死刑,完全否定之前的證供,宣稱福田孝行是因為欠缺母愛所以才緊抱受害人是過失致死,並沒有強姦意圖,姦屍的行為是被告認為把精子送進受害人體內她就會起死回生。至於勒斃夕夏也非心存殺意,只是想讓她停止哭泣所以在其脖子綁上蝴蝶結而已。


死刑確定後本村洋面對記者

本村那邊雖然沒有龐大律師團,但卻得到市民的支持,最高法院開庭時,4000人在法院門外支持本村,加上控方提出福田寄給朋友的信件作新的證據,完全否定被告有悔改之意,結果法官推翻判決,宣佈向福田處以死刑。不過本村對於判決並無任何勝利或喜悅的心情,只說會把判決書帶到墓前讓妻女知道。

事件一直引起全日本的關注,也因此出現相關的電影劇集,2000年本村洋推出著作「來自天國的情書」,記載他和妻子由相識到生子結婚的書信,帶出殺人案前他們一家的幸福,2007年拍成同名電影,由須賀貴匡、中村ゆり主演。

此外一名雜誌記者門田隆將由事件開始到死刑確定的9年間一直追縱報導,寫成「與絕望奮鬥:本村洋的3300個日子」一書,2010年WOWOW把此作改編成兩集SP劇,江口洋介演記者,真島秀和演本村洋的角色。


案件改篇成SP劇

永山則夫連續射殺事件

福田孝行一案,未能反映《BORDER》第3話死者年輕時受過虐待,犯案後想透過寫作誠心悔改重新做人,但社會不給他機會的情節。其實這部分取材自更轟動更影響後世的另一宗殺人犯死刑案,主角名字是永山則夫。

1968年10月開始的半年間,東京、京都、函館、名古屋連續發生四宗無關連的人被開槍射死的案件,兇器都是點22口徑手槍,因為這款手槍在日本罕見,警方一度懷疑是外國人所為,但到了1969年4月,東京一名警員被人開槍但打不中,經過一番追捕終於抓獲犯人永山則夫。他被捕後即時承認所有案件都是他的所為,之後道出他悲慘的過去。


永山則夫

永山則夫1949年生於北海道網走市,8兄弟姊妹中排第7,父親好賭嗜酒經常不回家,後來更在路旁醉死,哥哥因為女友懷孕被女方家長毒打,姐姐因為出身貧困被退婚又要墮胎,結果患上精神病,母親受不了以僅有的錢帶著4個小孩回娘家青森,任由剩下的四個小孩自生自滅。

從精神病院出來的姐姐帶著三個弟妹執拾殘菜剩魚翻垃圾箱充飢,因為要拾荒維生所以他們不常上學,永山則夫被哥哥虐待,於是他也虐待妹妹。到了中學他除了不太識字,更不知道什麼是父愛母愛,被老師問及將來想做什麼,他的答案是:「我要自殺」,展現出悲劇的成長。

之後政府安排貧苦人士就職,永山則夫的低文化沒教養讓他長期被嫌棄,和精神病患者的姐姐長期相處讓他變得喜怒無常。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也不知道怎樣才可以改變,多次想自殺但在地獄成長的他太堅韌所以死不去,於是想到潛入美軍基地想被美軍亂槍射死,但沒被發現之時更找到一把點22手槍,心想既然自己死不去,就要向這個社會報復,於是進行無差別殺人。


永山則夫

雖然他行兇時只有19歲未成年,但因為案情嚴重,法官重判他死刑。永山不知自己為何殺人,更不知為什麼要會被判處死刑,只知自己貧窘交迫帶來的焦躁無法紓解。當時已有心理醫生診斷他殺人是因為成長中身心被嚴重扭曲,求助無門不知道如何過人生,所以先自殘再殺人,認為永山是在精神不健全的狀態下犯案,要求改判無期徒刑,但法官拒絕受理。

然而和心理醫生的對話中,永山則夫終於明白自己的問題和犯下的大錯,感到悔恨的他開始認真讀書識字,希望以文字寫下悔過之心。經過在獄中努力學習,他在1971年他出版了首本著作《無知的淚》,詳述因為無知貧病而犯下大罪當中內心的痛苦掙扎,探討真誠的道歉與懺悔能否救贖罪孽獲得原諒。


《無知的淚》初版

《無知的淚》好評如潮,因為讀者要求,永山的第二本書《忘了人民的金絲雀們》於同年出版。他的作品不只銷量好,在文學界也有好評,永山就把得到的版稅寄給四名受害者的遺屬。他的作品除了收獲讀者,更帶來一份情緣,一名於美國居住的日菲混血兒和美,因為深受其作品感動開始通信,慢慢培養出感情,1980年和美從美國到日本和永山在獄中成婚。

永山表現出誠心悔改,辯護律師1981年因為這點而希望高等法院改判無期徒刑卻被駁回。永山的上訴引起廣泛爭議,因為當時日本從未有給青少年判死刑的案例,所以案件一直在拉鋸,從地方法院到最高法院,經歷了20年,到了1990年永山放棄上訴,4月17日正式確定死刑,7年後執行。


《木橋》手稿

在上訴過程中,永山繼續寫作,1984年推出首本小說作品《木橋》,得到第19屆新日本文學賞,文學成就正式被認定,同時立即有人推薦他加入日本文學家核心組織「日本文藝家協會」,但亦有協會成員因為他的殺人犯身份而反對,引起日本文壇激烈爭辯,甚至發展到支持和反對永山加入的雙方在電視上進行辯論。事年引起海外關注,有海外的文學家組織寄信到獄中邀請永山加入。

1997年8月1日,死刑在東京執行,現場人士證言他在處刑時進行激烈抵抗,最後一句話是「殺了我之後革命隨之而起」。永山享年48歲,當日全國所有報紙頭版和電視報導,盡全是永山的遺囑和他的生平介紹。其骨灰由死刑確定後離婚的前妻帶到其故鄉網走,散落於鄂霍次克海。

永山在獄中產量甚多,版稅收入豐厚,死後他透過律師、出版商、兒童慈善事業人士共同建立「永山兒童基金」。目的是幫助跟他過去一樣窮困的小孩,幫助他們學習,避免因為無知而造成難以彌補的錯,讓他的遺言「希望不會再有因為貧困而起的犯罪」得以實現。


永山則夫練習寫字的簿

永山雖然伏法,但他的死也帶來日本法律的改變,他的案件成為了決定死刑的標準,被稱為「永山基準」,包括以下9點:

1.犯罪的性質
2.犯罪的動機
3.犯罪的方法,特別是殺害方法之連續性與殘虐性
4.結果嚴重性,特別是被殺與被害者數
5.遺屬之被害感情
6.對社會的影響
7.犯人的年齡
8.前科
9.犯罪後的情況

例如永山殺了4人,往後很多案件判決都以「受害者數目是否四個或以上」作準則。

作為日本最著名的死刑囚犯之一,永山則夫的事件當然會被搬上螢幕,拍過電影、劇集、也演過舞台劇。


《BORDER》第3話的情節,相信大家看完上述兩個故事後就會明白是如何高度影射。當然日劇只有45分鐘,無法寫得太深入,但當中帶來的反思,加上福田孝行及永山則夫兩個死刑犯的故事,會否讓你進一步思考有關「殺人是否要填命」「犯錯是否應該有自新機會」等題目?

日劇故事雖然是虛構,但反映現實社會的能力遠超其他地區的劇集,這也是日劇不可替代的魅力之一,你認同嗎?



發表留言

Share


文章分類: 深度日劇  標籤: , , ,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