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報章有一個報導,指香港人的世界禮貌排名下跌,矛頭直指港孩的出現。但在下認為這與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關係較大,文中和大家討論當中的分別,還有在下由不敢伸手助人到變得有勇氣去幫助他人的心路歷程,說出「以手傳手,以心傳心」的重要性!
今天蘋果日報有以下的一個報導:
最新測試 全球排名跌兩位 香港人無禮貌 不願意幫助人
「人人禮貌待人,香港更加吸引」,早年深入民心的宣傳口號,似乎未能打動人心。《讀者文摘》進行的禮貌測試發現,香港得分率只有45%,遠低於54.4%的平均比率,在全球36個城市中只排27位,比六年前再跌兩位。專家指港孩過度被照顧,加上港人生活緊張,料因此越來越無禮貌及不願主動助人。
早前《讀者文摘》在全球36個有出版該雜誌的城市派員「放蛇」做禮貌測試,三個測試項目包括會否為尾隨者開門、售貨員面對小額交易時有否說「謝謝」,以及會否在繁忙街道為別人執拾掉在地上的文件。
放蛇調查員在每個測試各做20次。該雜誌六年前亦曾做過同類測試,結果兩次測試的首三位有禮地區排名不變,美國紐約續居首,瑞士蘇黎世排第二,加拿大多倫多排第三。
香港在三個測試項目的總得分率卻只有45%,較全球平均得分率54.4%為低,顯示港人禮貌不合格,排位更由上次第25位(總共35個城市)跌至今次的27位,比菲律賓馬尼拉(48%)低,但較台北(43%)及新加坡(42%)為高;包尾的「無禮之城」為印度孟買。香港在幫忙推門一項有逾40%得分率;但店員禮貌度及協助途人方面的得分率卻偏低。
本報記者昨在鬧市進行同類測試,絕少市民推門後會關顧後來者是否需要協助,有推嬰兒車的男士更慘被大門夾著;要小店店員講多謝就更難。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說,禮貌測試分數低應與內地自由行旅客增加無關,又認為不替別人拾物不是衡量禮貌的標準,但也相信港孩在父母過度溺愛下長大,確較上一代變得更自我而無禮。
通識老師張銳輝亦認同港孩的出現與本港禮貌倒退有關,「從細到大習慣俾人照顧,較少顧其他人」,但他質疑測試結果未必完全反映實況,因港人生活緊張,不同區域測試或有不同結果。
因為已習慣香港報紙多數加鹽加醋,為了保持獨立思考能力免被牽著走,故此在下上網找其他相關的資料,大致上資料沒錯。
詳細的測試方式是:
1. 跟隨人群進入公共大樓20次,測看人群會否為其他人開門
2. 到商店買小商品時,店員是否說謝謝
3. 在20個繁忙地點,假裝掉了裝文件的文件夾,測看是否有人伸出援手拾起文件
每個禮貌回應動作,可以獲得1分,負面行為則沒有分數,60分為滿分。
以下是總排名:
1.美國紐約-80%
2.瑞士蘇黎世-77%
3.加拿大多倫多-70%
4.德國柏林-68%
5.巴西聖保羅-68%
6.克羅地亞薩格勒布-68%
7.紐西蘭奧克蘭-67%
8.波蘭華沙-67%
9.墨西哥市-65%
10.瑞典斯德哥爾摩-63%
11.匈牙利布達佩斯-60%
12.西班牙馬德里-60%
13.捷克布拉格-60%
14.奧地利維也納-60%
15.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57%
16.南非約翰尼斯堡-57%
17.葡萄牙里斯本-57%
18.英國倫敦-57%
19.法國巴黎-57%
20.荷蘭阿姆斯特丹-52%
21.加拿蒙特利爾-50%
22.芬蘭赫爾辛基-48
23.菲律賓馬尼拉-48%
24.意大利米蘭-47%
25.澳洲悉尼-47%
26.泰國曼谷-45%
27.香港-45%
28.斯羅維尼亞盧比安那-45%
29.印尼雅加達-43%
30.台灣台北-43%
31.俄羅斯莫斯科-42%
32.新加坡-42%
33.韓國首爾-40%
34.馬來西亞吉隆坡- 37%
35.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35%
36.印度孟買-32%
這是《讀者文摘》做的調查,在下小學開始已經讀這本雜誌,一直都走正經有文化的路線,故此在下會選擇相信其測試方法和結果,而的確那三個情況是日常生活經常會遇上的,用來測試很可靠。
宏觀地看全世界,基本上排在前列的全部都是歐美國家,無論是強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很有禮,亞洲城市排名最高的已是菲律賓馬尼拉的23位,這可以說明不同地區文化的差異。
就算沒有去過外國生活,只要有去過旅行,都會感受到西方人士是比較主動和熱情,這相信和他們的教育和文化有關。在下認為亞洲人並非真正不禮貌,而是我們一直被教育得要含蓄內歛,不要突出自己,最好融入於人群之中不起眼。
在下未開始「CHANGE」的時期,就對此有很深的感受,有時想幫人開門或者拾東西,但內心卻會有一個聲音說這樣做會引起別人注意,甚至會讓人覺得別有用心,於是就會把幫人的想法壓下去。
故此個人認為在「幫手拉門」及「替別人拾物」這兩點,個人覺得是文化差異大於禮貌,但當然如果我們能夠把內心的禮貌轉化成行為就更好了。要做到的話,自信心十分重要,現時在下會比較肯主動去幫人,個人覺得主要原因是現在就算因為幫人而在人群中被注目,也有足夠的信心接受別人的目光。
至於「小店店員講多謝」就和不同地方市民的工作態度有關。香港生活困難,打工比較辛苦,在這情況下沒有笑容不講多謝也很正常,相反外國人以在下所了解勤勞程度不太高能享受工作,既然心情好自然會講多謝。然而這已經牽涉到社會的體制,福利主義是否盛行等話題,也不在此深究。
到這裡在下發現36個城市中沒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日本東京。在下認為在「小店店員講多謝」這一項東京應該是世界第一!無論你覺得他們的多謝是真心還是刻板,人家就是不吝嗇會說,值得學習,但為什麼東京不在名單之內?
至於「港孩的出現與本港禮貌倒退有關」,在下認為某程度上對,但不是最大的重點。畢竟港孩於社會中的比例還未算太高,社會上還是有很多有禮貌的人存在。而這一點在下感受很深。
在下過去曾經受過別人的幫助,在下於這個博客中就寫過以下兩個故事:
人海中的小緣份:在下忘記了帶銀巴而上了小巴,有人仗義幫在下付車費
雨中街頭跌倒入急症室的人生啟示:在下在雨中街頭跌倒無法爬起,路人幫忙撐傘叫救護車
這兩次受人幫助的經歷都讓在下感受非常深刻,至今仍然記得當時躺在銅鑼灣街邊完全無助,途人用一把又一把的雨傘遮蓋在下望向天空的視線,讓在下感到人間有情。
因為這些經歷,在下就想到人幫自己,自己也應再幫其他人,加上自己有不怕被人注視的自信,就能把這個互助精神延續下去。
也許香港真的只有45%的人願意幫人,但與其花時間罵其餘那55%怎樣不濟,不如做好自己,主動幫助別人,讓一些不敢伸手助人的朋友得到勇氣,由55%那邊跳到另一邊,45%的部分就會慢慢增加。
你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