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趣,在下這一兩年不只去Blogger Event多,受學生訪問也不少。由港大中大科大,到樹仁珠海IVE,什麼學系都有,然後再加好幾次的報刊記者訪問,看來就快可以儲齊印花換獎品(笑)
這十多次的訪問,各有不同的經歷和感受,當中有好有不好,就趁近一個月內接受完三個訪問記憶猶新,講講何謂好何謂不好,給有機會做訪問的學生記者一個小小的參考。
首先說明,以下只是在下的個人感想,不代表其他受訪者的想法。你覺得有參考價值就好,不認同也沒所謂,無視就行。
1. 事前邀請
很多學生寄Email來說想做訪問,就是說自己是誰,些少背景,然後就是說想訪問。結果每一次在下就是公式地問對方到時會問什麼,訪問會在什麼地方刊出,一大堆問題。
其實大家可以考慮一下,在第一封Email就道明來意及有關訪問的詳細資料,讓受訪者看一封Email就完全了解這個訪問的來龍去脈,不用每次都要回贈一些公式的問題。
這方面,記者及正在實習中的新聞系學生就明顯做得好很多。理論上值得受訪的人大多是很忙的,減少不必要的Email來往是對大家都好的事。
另外,除了會問什麼問題,亦建議詳細地寫下訪問當日會發生的事,例如會不會拍照、錄音,大約時間多久等等。
還有近來開始發生的一個情況:一個人約在下,結果跑出來卻是三四個。
雖然在下不怕這場面,但請留意有很多受訪者都是會對「突然被人圍」有不安感的,預早講定人數,讓受訪者更掌握當日的情況,絕對有助訪問的進行。
2. 訪問過程
暫時所見每個訪問者都十分準時,不錯,而訪問地點也沒有太大問題,多能遷就在下所處的地區,大部分也能自行決定不用在下反客為主幫手。
見面時,建議訪問者花些少時間和受訪者閒聊一會,談天說地,去買杯東西喝等等,讓大家熟絡一些,也可以讓氣氛變得更和諧,最好不要一坐低就問問問,讓人覺得你趕時間的話只會讓受訪者答得更求其。
大部分人都是事前問幾條,實際到現場就會變成了問二三十條,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在下也樂意回答,但請在適當時候暫停,特別是幾個學生一齊訪問的情況,三個人一人問一句,受訪者可是比每個訪問者用多三倍精神和口水去回答的,好幾次在下都講到氣咳,但訪問者只顧自己在寫寫寫。
然後想重點說說一個八成訪問者都沒有做的事:請受訪者喝一杯。
在下不是窮到買不起,更加不是Cheap到為了一杯飲品而受訪,這一杯,其實包含了三種意義:
1. 代表你邀請對方做訪問的誠意
2. 代表你不只當對方是回答機器,而是作為一個人去關心
3. 受訪者回答大量問題,是有喝東西補充口水的生理需要
在下明白學生錢不多,要請受訪者吃飯會有點吃力(雖然在下曾經試過被請,那次實在很開心),但一杯飲品頂多三四十塊,不大可能出不起的。
在下肯定這些學生不是孤寒,只是沒有想到這一杯飲品的重要性而已,希望大家日後無論訪問誰,都把這個當成習慣,就算對方說不用,也已經成功表達關心了。
但說實話,這情況連部分全職記者都不懂,試過受某有名報章記者訪問,全場沒半滴水沒下肚。
3. 訪問之後
有一些訪問者,事後就完全斷絕聯絡,在下估計是因為他們十分繁忙,但如果可以寫一封簡單的Email來感謝,會給人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所謂山水有相逢,他朝再有機會合作的話,這可能是關鍵的一步。
另外很多學生的訪問都是為了做功課,然而就算不是公開展示,其實在正式交功課前,讓受訪者看看該篇文章及選用的照片會更好,一來尊重對方,二來受訪者可能在看完後提出一些錯漏改善的意見,一舉兩得。
還有就是,在下每次都會問對方訪問幾時出,請他們出街後給在下一個Copy作紀念,但是,在下直到今天是一本都未收過。在下覺得,就算不是送出一整本書,影印、甚至是Scan那幾頁發個Email給在下應該不太難吧?
在下是不會三個月後向你追問那麼老土的,只會為你打上答應別人卻食言的標籤。
這部分記者就會做得比較好,也許是因為他們訪問和出街的時間較近吧?學生們也許事隔太久而忘記了在下的存在了,然而就算在下習慣了被「用完即棄」不介意,也不代表這是好事啦!
在下做過學生訪問過別人,很了解學生們準備訪問,特別是找適當的人受訪,是有點吃力的,所以在下從來未推過任何訪問要求。
但是,他們有沒有認真對待訪問?有沒有關心過受訪者的感受?在下認為,很多人都沒有為受訪者「設身處地」去想過。
這些要做訪問的,大多是社會系又或者是新聞傳播系的學生,將來的工作要大量地和別人溝通,希望你們明白,你們是比其他人更需要優秀的人際關係去發展的,讓在下這些小嘍囉讚好,是最基本的要求吧。
不知道他們的導師有沒有教訪問的要點和技巧,但在下深信,上文的建議是對他們有正面幫助的,也許不是書本教的事,但卻是在下多次經驗下來的真心話。
覺得說得不對,大可以當在下胡說八道。覺得對的話,歡迎留一個言,分享你訪問/受訪的經驗,又或者對這方面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