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推出了「Places」功能,一時間人人都愛「打卡」(Check-In),簽到不同的地方。
但感覺熱潮只是一陣子,很快身邊的朋友打卡的密度迅速減少。
再看看同類的系統如Foursquare及街旁網在香港好像怎樣都熱不起來,想和大家探討一下,為什麼?
假如大家不太清楚這是什麼的話,簡單和大家說明一下。
這是以「地點」為本的功能,系統透過GPS找到你所在的位置,給你一按就分享你所在的地方。
現在Facebook的Places提供的就只限於此,然而Foursquare及街旁網早就進一步提升功能。
首先,你打卡後,可以輕易找到附近的情報,例如有什麼食店的菜色和優惠,什麼Cafe有免費Wifi服務,甚至是停車場以至廁所的指引。
不斷Check-In,加入新地方更新Database,就可以得到分數,就像是經驗值,到了某個水平,可以得到徽章(Badge),而Check-In得最多的用家甚至可以成為地主(Mayor),可以自稱為「朗豪坊之王」之類,那感覺就像是把現實世界當成MMORPG一樣。
做這些的實際著數,包括不同地方的店,可以透過這些服務發送優惠及情報給你,更有些店會因應你Check-In該店的次數,而提供不同程度的優惠,成為該店的地主更可以獲取大獎如免費吃一餐。就是鼓勵你多點去那店Check-In,製造人流和商機。
看上去,這個Location Based的服務的確是有發展空間,因為對於商家來說,就算怎樣宣傳,顧客能親身去該店才是終極的目標,而Foursquare及街旁這些正正就是鼓勵大家去做這個的系統。
Foursquare是在美國紐約出生的,而街旁就是內地的產品,兩者的關係,就像是Twitter和微博一樣,因為內地封鎖了Foursquare(怕有人為了成為天安門廣場地主而變成群眾聚集?),所以符合國情的街旁應運而生。
但為什麼在香港,這些系統好像沒什麼聲氣,不能像Facebook那樣,全民皆玩?
在下不是研究Social Network的專家,只是盡力以自己的見解,進行拋磚引玉,等大家也發表一下意見。
首先是香港的獨特地理問題:地小人多。無論是朋友或者商店,都可以輕易接觸得到,而Location Based的服務(簡稱LBS),某程度上是讓大家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在地域廣闊的美國或中國,一個人去了另一個城市,人生路不熟,LBS就可以發揮效用。
第二是香港人的文化,早前在下寫過香港人不太喜歡和別人作深入交流,而自己去過甚至現在身處的地方,正正是深入交流的一部分。也許是怕人起底或偷襲?總覺得香港人不太願意被別人知道自己太多的事。就等於去外國,我們總覺得外地的朋友比較熱情好客一樣,香港的確是個比較冷漠的都市。
Facebook在香港超成功,個人認為「Friends」的系統是關鍵,因為Facebook可以設定為只讓朋友知道自己的資料和最新Update,大家覺得有保護性,就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了。
無論是Twitter/微博/Foursqure/街旁,全都是讓自己的分享曝光給全世界的系統,微博還好,分享什麼可以自由決定,但Foursquare必須出賣自己的行縱,有人就會怕被父母/上司/老婆查探其一舉一動,繼而不敢分享。
所以就算Facebook Places在功能上遠遠不及Foursquare,個人認為長遠在香港的發展還是比較好的,因為Facebook本身已經成功打入香港的大眾,其Friends系統也有助香港用家接受分享自己的所在地。而Foursquare和街旁,感覺只會有小部分Hardcore的社交網絡達人所用,起不了熱潮。
而論Foursquare和街旁,要鬥也應該是街旁會贏,因為街旁比較貼近香港人的生活,例如早就把大量的食店地標化,不用像Foursquare那樣下下都要自己輸入新地標,還有已和本地的大商家合作,例如去海洋公園打卡即有優惠,相反Foursquare就算成為什麼地方的Mayor也只是虛名一個,實質著數差太遠了。情況和Twitter在香港大敗於微博是一模一樣的。
在下自己呢?暫時不會太熱愛玩這個,一來博客寫了不少批評文章而仇家多(笑),二來覺得告訴別人自己在什麼地方實在很無聊,在下才不會想知三唔識七的人身處何地,起碼告訴在下你所處的那個地方有什麼特別,有什麼美食,連一張照片,才叫有意義的分享吧!
再次說明,在下對這些系統認識不算深,如在下以上的文章有什麼搞錯歡迎指正,更希望大家對這些Location Based的服務發表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