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75分) ~ 有情懷、無情節的藝術作品


Share


一部真實和細緻地描寫13歲女生內心的電影,幾米原著繪本還原度及奇幻性出色,只是電影用藝術和虛幻手法去帶出女主角思想而非用故事,導致情節單薄不能當劇情片看。而且少女心事觀眾未必有共鳴,是一部大膽獨特但不是人人皆適合觀賞的電影。如是女生有童真富幻想愛幾米的應該可以,其他朋友請三思。

同時感受到台灣電影百花齊放不斷進步,青春校園片和藝術片是香港拍不了的,值得大家多加留意!


因為身邊有朋友說好看,所以預早訂了票,11/3開畫那天去看,結果出來,感覺很複雜。

首先用一般觀賞電影的角度去看,論故事情節是非常單薄的,如果純粹交待當中的故事,電影長度大概不足一小時,當劇情片去看的話保證不合格。

劇中人物少,故事起伏不大,不要期待有什麼高潮,可說是小品到不能再小品的地步。

於是戲院現場不時聽到旁邊觀眾在輕聲細語,看到前面的觀眾東歪西倒,散場後聽到人家的討論品評只是一般。

故事很簡單,講一個13歲女孩的心事,經歷爺爺去世,家庭破裂,世界突然變得灰暗,無助之時遇上一個神秘的轉學男生,二人走在一起前往看星空的奇幻之旅。

在少女心事這主題上,這電影是很真實和細緻的,女主角小美做的事,包括找父母一起去砌圖,偷偷在門外聽他們吵架,以至找尋爺爺唯一的安慰,然後自暴自棄離家出走,都會讓人覺得這是現實世界13歲女孩會做的事。

小美稍微懂一點大人的想法(從三人會議中的心聲可知),但又無法完全理解,在如此無能為力之下,她選擇逃離現實進入幻境,而這裡就充分表現出幾米原著的世界觀。

無論是時間停頓而下雪,三腿大象在路上陪她走,以至摺紙動物和主角二人遊逛,就像是把幾米的繪本動畫化,再配合真人呈現在電影之中。從中帶出女主角的童真和幻想,反映其內心世界。

然後到了男女主角上山尋找星空的主線,如果講邏輯肯定大有問題,二人在風雨交加的山上過了一晚,無論是食物、食水、衣服都應該大有問題,然而第二天看到他們出發時就像是剛洗完澡從家中出發,如果是劇情派的觀眾看到這裡會覺得很奇妙。

但從情懷的角度就有另一個看法,二人傾訴彼此的破碎家庭,未發育但對異性身體的好奇,以至用最美麗的星空來見證他們的存在繼而成長,拜劇情簡單而緩慢所賜,能有足夠時間讓觀眾慢慢感受。

同時畫面延續繪本的夢幻感覺,例如飛天的火車,夢境化成砌圖而破碎,疑幻似真的場面,帶大家進入小美的內心世界,把她所想的化為畫面呈現。

最後的部分在下是最滿意的,那一封信,和多年後所發生的事,讓一直顯得沉重無助的故事帶出一點曙光,讓在下覺得,長大後還是有美好的事在等他們。

小美的成長,告訴大家,而且要學會用正面的角度去看事物,例如可以把父母離婚看成「我有愛我的父母,只是他們互相不愛對方而已」。

「在分手之前,想要抓多緊,就抓多緊」

珍惜現在,就不會後悔。


雖然在下進行了上述的分析,但其實都是回家之後慢慢想出來才寫的,看電影的時候未能即時感受得到。因為,很難投入。

這是一部很藝術的作品,手法並非人人都可以接受,而且如本文題目所說,這電影「有情懷、無情節」,更加會讓不少觀眾投降。

一般電影都是用情節帶出情懷,好處在就算你感受不到情懷,也可以當成一個普通的故事看,不會太悶,最多看完無得著不會記起而已。

而《星空》就是用奇幻影像,特別拍攝技巧,配合高還原度的幾米繪本場景,去帶出當中的情懷,即是不用故事,用畫面。

理論上,這一種把女主角內心世界映像化的做法,能比用情節的方法更深入。

問題是,觀眾能否接受及投入於這種方法?還有他們對女主角的內心有多大興趣?

從以上這兩點,在下大膽推測會欣賞這電影的人,或多或少需要具備以下最少一個條件:

1. 女生:因為主題是少女情懷
2. 來自破碎家庭:這會對女主角的遭遇和想法有共鳴
3. 有童真:方能代入和感受那13歲的天真/幼稚的想法
4. 富幻想力:可以把奇幻影象轉化為內心風景而投入
5. 大愛幾米原著:高還原度的動畫化繪本肯定讓你神往

如果你以上條件一個都不符合的話,你很可能會覺得這電影很一般,像在下。

在下不夠膽說這電影不好看,始終其手法是獨特的,但在下夠膽說《星空》不是人人都愛看,而且人數不少!

故此如你身邊有朋友看完大讚並推薦你去看,請先停一停想一想,考慮上述五點,不然就會像在下那樣抱著很大期望入場,然後……

而在下給這電影75分,是從自己的角度和感受出發。

一定有人覺得好看,這不是說那些人作假,更不代表在下的影評有錯,分別只在於大家的成長背景和感受方式不同而已。


同為台灣電影,肯定有很多人把《星空》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比較。

在下看過這兩部電影,只能說是很不同的類型,難以直接比較。

當《星空》是「有情懷、無情節」,《那些年》就是「情懷情節兼備」,所以對一般觀眾來說,看《那些年》是比較穩陣的,因為起碼有故事情節作保證,看《星空》的話若投入不了情懷就是悶片。

還有,《星空》以13歲女孩的內心出發,而《那些年》就是高中男生成長日記,你對哪一個年齡/性別感受多一些,就會直接決定你對哪一部電影較有共鳴。

無論如何,喜見台灣電影百花齊放,不斷進步,就算《星空》不是在下那杯茶,但起碼在下認同導演林書宇的大膽和獨特性,比起幾米之前兩部改篇作品《向左走、向右走》及《地下鐵》有特色得多了。

似乎青春校園片和藝術片是台灣電影的強項,在高度商業化重計算的香港電影市場是拍不出來的。

於是在下有興趣進軍另一部在台灣大熱,香港應該是小眾的電影。

《賽德克·巴萊》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6,913  |   文章分類: 電影觀感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