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 ~ 口水多過茶的精彩


Share


因為和Facebook及網絡世界發展有關,所以去看這部《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台譯《社群網戰》)。

沒有很大的期望,開始時也覺得會悶,但散場時卻覺得物有所值,獲益良多。

為什麼一部對白多到死的電影有如此的能力?

劍心評分:85/100

 

先說這電影壞的地方。

這是一部人物傳記式電影,但問題是這位「人物」很年輕,而且和其他同類電影的主角來說,他並不算特別有成就及可以吸引人的地方。Mark Zuckerberg的成就只是創立Facebook而已,其他電影如《阿甘正傳》可是講述一個時代的起落呢。

其次是主題範圍,這是圍繞網絡世界而發生的故事,就算Facebook號稱有5億用戶,但有得幾多個人會是忠實用家?更有幾多個會對這個「工具」的誕生和發展史感興趣?加上觀眾心想電影中應有大量的什麼寫程式和電腦術語,有敬而遠之感覺是正常的。

最後,是電影的表達手法,一開始就對白連珠炮發,對於英語不太行而要跟字幕追對白的朋友肯定有想死的感覺,而電影發展下去也是以對白為主導,就是「口水多過茶」,對一般受漂亮畫面龐大製作洗禮的觀眾來說,這算是一個比較沉悶的手法。

然而在這些先天不足的情況下,這電影卻拍出令人意外的吸引力。

首先有關人物,主角Mark不是什麼民族英雄,是一個有天才但人性有相當缺憾的電腦宅男,故事發展下去並不是講他的豐功偉績,而是說明他面對友情的考驗,創意發展的鬥爭,及他對於現實世界人際關係的無奈,這些可說是貼近大眾,我們總會某程度上可以理解他的想法,讓Mark像你我身邊的一個朋友一樣,可以「近距離」去接觸他,感受他。

主題範圍方面,雖然講述的是Facebook如何編寫創立,但卻用了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要怎樣買機應付流量編寫程式只是輕輕帶過,取而代之是大家都看得懂的數字,如有幾多萬人登記,打入了幾多間大學等。而且還抽取了部分會讓Facebook用家會心微笑的劇情,例如Mark就是因為有人問某女同學的拍拖情況而加入「Relationship Status」,輕度Facebook用家都會明白及因而投入。

而對白是冗長,但在良好的背景架構下,一眾角色的對白能夠做到強烈的對立感,時而狂妄時而狠勁,又不難明白之下,觀眾是能夠得到唇槍舌劍的快感,而這個全有賴Aaron Sorkin的劇本功力,大衛芬查的導演功架,還有一眾演員演出的自然和投入,加起來而成的。

能夠在基本劣勢之中打造出一部吸引的電影,是在下欣賞《社交網絡》的地方,能在120分鐘讓在下忘記去廁所而專注看電影的,這是本年度繼《潛行凶間》《告白》之後的第三部。


但客觀地看,在下能欣賞這電影覺得出色,某程度上是和在下的背景有關。

首先在下是寫電腦程式出身,電影中Mark在寫Facemash及Facebook的情節,無論是軟件和硬件的描寫都算是在下的本行,輕鬆了解無難度。

但以下才是個人認為這電影對於特定種類觀眾的吸引之處,而剛好在下就是這幾類人物。

※ 宅男翻身之夢

而Mark本身是個不折不扣的「電腦宅」,電腦世界有能力但現實生活人際關係卻一團糟,女友嫌他思想偏激和他分手,好友打入尊貴的會社有點嫉妒,有才華的他認為自己沒有被人正確評價,故此要「幹一番大事業」去讓人刮目相看,這正正是很多宅男心底的想法,包括曾做多年宅男的在下。

他和一般最終變成隱蔽青年的宅不同的是,他為這個目標投入動力,專注用心的發展,最終得到成功。在下無論在博客及報紙雜誌訪問中,曾多次提及宅男比起其他人優勝的地方就是夠專注,只要能把這個專注力發揚光大,宅男一樣可以成材,而Mark的成功過程正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異性緣差,一日到黑埋首電腦的宅男,卻因為專注而成功,換來女生自動送上門拉入洗手間做愛,行街會給其他宅男敬仰,說自己是下一個Bill Gates,這何嘗不是每個宅男的夢想?雖然不易,但這電影卻販賣了一個可實現的「宅男夢」。

※ 給網絡發展者強大共鳴啟示

Facebook創立了,接著就是如何發展,到底是繼續純粹的搞下去,還是及早引入商業元素抓真銀?

電影中在下印象最深的其中一句對白,就是當好友Eduardo說要找廣告商賺錢的時候,Mark卻說他辦Facebook只是為了要「型」。

網絡世界的發展,很多時的確是為了「型」而做的。就算不是創立Facebook那樣級數的東西,很多人寫博客,玩微博,都是為了「型」「好玩」才做,而不是一早就以賺錢為目標吧?

但發展到一定階段,自己在「型」方面投資了不少而有成績,就會開始想到賺銀紙,但導入商業元素的時機就很難說。到底是有幾萬會員就做?還是過百萬才做?

電影中,Eduardo是「早賺早著」的一派,但Mark在Sean的慫恿下,卻走了「放長線釣大魚」之路,當Mark的目標是100萬估值的時候,Sean卻叫他目標應該是10億!結果成為了兩個好兄弟決裂的原因。

在下早前寫過一篇「Blogger Event 內幕與研討」,某程度上就是探討這個問題。而在下本身是認同Sean/Mark那一邊的,既然有成績,就應該「男兒志在千里」,不要以小恩小惠為目標影響發展,到了他日有更高地位之時才開始談賺錢大計也不遲。

現實世界Facebook本身是去到有2億會員之時,才做到收支平衡,不再靠人打本,而《社交網絡》這電影就帶出了在網絡上發展會有什麼問題和決擇,對於走同一條路的人來說,不僅是有共鳴易投入,更有著啟發的作用。

而在下正正就是其中的一員,所以很愛這一段。

※ 讓自己有被利用價值而得益

電影中Mark明顯是在電腦範疇以外不擅溝通的人,無論是對前女友Erica,還是對好友Eduardo,都是要別人忍受他的唯我獨尊模式,甚至是對Winklevoss兄弟的溝通也是很不濟,想欺騙拖延對方但卻做得不夠徹底,引來對方之後的窮追猛打。

這也是宅男的基本問題,解決方法有兩個,第一是改變自己去迎合大眾的溝通模式,第二是讓自己成為王者而要更多人幫自己。

而Mark選擇了第二條路,當他創立了Facebook而受萬人敬仰的時候,就有人以他的溝通模式來接近他,並贏取他的信任,這個就是Sean。

之前Mark和Eduardo見廣告商的時候,Mark一臉不爽,但在餐廳和Sean見面時,他的專注投入程度簡直是兩個人,分別就在於「Sean以Mark的溝通模式征服他」。

兩個人都是要型多過要錢(Sean創立Naspter結果就是贏了名輸了身家),可說是同一類的人,而且Sean走過的路是Mark正要面對的,Mark當他是救世主順服他,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為什麼Sean要協助Mark?就是因為Mark「有被利用的價值」。Sean為了討回在Napster中的失地東山再起,而接近了Mark,為了讓他的「新投資」成功而給他好處幫助他,這些都是因為Mark擁有Facebook才能得到的強大幫助。

在下當然沒有Mark那樣的才幹,所以上述的解決方法,兩個都同時進行。

改變自己去迎合大眾的溝通模式,在下不斷在學習進步,現在比起幾年前的人際關係好多了,朋友也有不少。同時間也讓自己不斷進步,搞笑點講就是「提高自己被利用的價值」,才會有類似Sean這一類人物出現協助自己更進一步。

※ 網絡和現實生活的迷思

這電影的名字《社交網絡》,並不是單指Facebook這一類網上的社群,還包括現實生活中的Social Network。

懂得如何和別人溝通,永遠都是做人成敗的一大原因。

Mark是擁有了名和利,但最終他在現實世界的人際關係卻是一敗塗地。

好友Eduardo一直全心全意幫他,他卻因為對方一次「死諫」(凍結戶口)而把他殺頭,趕出Facebook,就像是古代皇帝一樣。

前女友Erica,只是和他在口頭上有少少爭執,就在BLOG上寫臭她,讓她無地自容,從此痛恨他。

表面上Mark是成功的,其實卻是最孤獨的一個。

他身邊好像有很多人幫他,但都是像Sean那樣只是想在他身上投機撈好處,真正的好友卻和他對薄公堂。

他坐擁Facebook五億「朋友」,但卻得不到前女友Erica的Authorize,只能看著Notebook的畫面不斷按F5。

從Mark在網絡上和現實世界人際關係成敗的反差,看出這電影的核心意思在於網絡交友的原因,正是現實世界的孤獨。

就是因為現實不行,才想在虛幻的世界取得成功,Mark做到了,但到最後人還是活於現實之中,Facebook的成功不足讓他自豪,他還是要不斷問那位女律師來肯定自己於現實世界是好是壞。

「你不是一個爛人,但你一直試著變成一個爛人」(You are not an asshole. You are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這一句由女律師所說的話,可說是一語道破。Mark因為成為「爛人」(寫臭Erica)所以才開創了Facebook,結果變成了「人越爛越成功」,這就是天才創業家必須的條件嗎?

以平實和貼近流行生活的題材,帶出現今社會最大的黑暗和問題 ~ 現實和網絡的迷思,也是給觀眾最大的反思。

※ 現實與電影的Facebook

這電影是以小說《Facebook——性愛與金錢、天才與背叛交織的祕辛》(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為本。小說依據數十次訪談、費心取得幾百種消息來源、並且參考成千上萬頁的資料文件(包括幾項法院訴訟記錄在內),以敘述手法揭露Facebook這個人氣社交網站戲劇化的創辦秘辛。


現實中的Mark

而當中更包括Eduardo的親述,所以為人注目。

根據網上的資料,以下是電影和現實的比對。

※ 現實中Mark的確曾寫出和電影中一模一樣臭罵女人的文章,只是名字不是Erica而已
※ Mark創作的Facemash網站是真實的,也真的打爆了學校的網絡,只是當時的出現的照片是男女皆有
※ 雙胞胎Winklevoss兄弟告Mark的一案是事實,到最終他們也拿了和解費
※ Eduardo的案件中,最終他是拿了六億,得回5%的股份,但Eduardo現實中利用Facebook免費宣傳他的其他事業電影中並沒有提到


現實和電影中的Eduardo

簡單來說,電影除了似乎有美化Eduardo及醜化Mark之嫌外,其他地方大都是有根有據的,當然有沒有部分東西「故意遺漏」就很難說。

而早前真實的Mark在史丹福大學演講中,首次提及了這一部電影,主要回應如下:

※ 電影中主角穿過的每件衣服,他都真的有穿過
※ 電影有很多錯誤,而只有「隨機性的細節」(Random Details)對
※ 電影中的Erica並不是他現實生活的一部分,並笑說他那時經常被女生拋棄


現實和電影中的Sean

而根據其他人的資料,在Facebook創立之前,Mark已經和現任女友Priscilla Chan開始交往,所以Mark是否認他創立Facebook是為了追女仔或者對前女友示威。

但電影中說他偏愛亞洲女性倒是真的,哈!


Mark Zuckerberg 及 Priscilla Chan

※ 沒有好人壞人的平實精彩作品

這電影並沒有好人壞人。

Mark看似是很壞,但他的問題不在於他的壞,只在於他不懂人情世故,沒有受過教訓卻平步青雲,故此做出和他身份不符的幼稚行為。就如劇末女律師對他說的話一樣。

Eduardo看似是正派,但他全力協助Mark之時,是否有好好了解這位朋友?如果他能和Mark好好溝通相討Facebook發展方向,就不會出現Mark被Sean吸引而被操控的情況。而且他不太懂網上工具的發展模式,以為Facebook像其他東西一樣「早賺早著」,更甚的是從他和女友吵架時提到他不懂轉Relationship Status,看出他根本就沒有好好了解自己有份創立的Facebook。

Sean看似是反派,但他做的只是互惠互利的商業合作,更何況他對Mark及Facebook真的作出了正面及重要的貢獻,在「創意搶先者勝」的網絡世代,他帶來的注資及跨國發展,才是Facebook成功的真正關鍵,客觀地看,對Mark來說他比起Eduardo更有用。

這也和我們現實的生活相似,這世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黑白善惡,這幾個角色就是代表了我們經常會遇上的人和事,所以就算是講電腦網絡,就算是對白多多,在下認為這電影卻能夠打入觀眾的現實生活,而帶出不同程度的共鳴和反思。

作為明年奧斯卡的大熱作品,IMDB的評分有8.2為本年度電影第三位(僅次於潛行凶間及反斗奇兵3),這部《社交網絡》的確是有其獨特吸引之處。

在下給85分或多或少和自己有宅男及網絡發展背景因而有共鳴,而在下相信有同樣背景的朋友會一樣覺得精彩,有玩Facebook會網上交友的朋友也值得一看,而如果不太上網特別是女生就未必適合了。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部「化腐朽為神奇」的電影,難拍的故事,不吸引的多口水手法,卻有這個成績,厲害。

為了這一部電影,在下決定另外寫一篇有關自己對Facebook看法的文章,不日推出。

但最後還是補充一句:男人做大事的最強源動力,還是為了女人!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4,031  |   文章分類: 電影觀感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