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風箏斷了線~《禮儀師の奏鳴曲》


Share


抱著對奧斯卡得獎電影的期望,抱著對日本電影的熱誠。

抱著朋友對此劇很感動的評語,抱著對廣末涼子的喜愛。

昨晚入場看,結果,是「高飛風箏斷了線」。

這是電影的官方簡介:

“請您輕閉雙眼,讓我送您走完最後一程。”

在東京當職業大提琴手的大悟(本木雅弘),所屬樂團突然解散,他無奈帶著妻子美香(廣末涼子)回到故鄉山形的老家落腳。失業的大悟發現一則「旅程歸途助理」的招聘廣告,誤以為是旅行社助理,在見工時才得悉是送別先人的禮儀師,負責在葬禮上清潔遺體和整理儀容等的入棺儀式。

大悟雖然非常恐懼和抗拒,但為了生計只得接受新工作;跟隨著老闆(山崎努)經歷一場場的儀式,他漸漸了解妝扮死者的重要意義,甚至尋回失落已久的親情…

《禮儀師の奏鳴曲》是一個美麗而又不尋常的動人故事,借複雜又獨特的日本禮儀,表達世人共鳴的喜悅和感動。

以下是評論,有劇透,但應該不會太影響看電影的感覺,因為這劇其實很簡單,所有劇情都是估計得到的。

故事以那個「男女倒錯」的死者開始,一幕抹身抹出奇怪的東西而打開了序幕,接著是主角大悟由大提琴手突然轉變成為納棺師的過程,由解散樂團,到去應徵,以至廣告漏字,社長屈他即時上班,還塞20000Yen給他等等,那種幽默感運用得很好,現場觀眾都有笑起來。

接著,主角做「臨記」扮死人,鼻噴泡泡到浴血現場,都是令人忍不住笑的,就連他第一次「工作」,之後那個想死的樣子,在澡堂狂洗身,都是黑色幽默,感覺很有趣,可以讓觀眾輕易地接受及投入那個本來屬於厭惡性工作的行業,是一個不錯的開局。

之後就到那個「遲到」的喪禮,讓他開始了解作為禮儀師的專業及高尚,慢慢描寫他的心路轉變,而那一幕是在下感動的開始,社長把一副僵硬的屍體幻化成美麗的媽媽和太太,還有丈夫由開始的兇惡變成最後的感謝,讓他的太太有著最美的一刻上路,那時在下已經熱淚盈眶,相信是因為生存的人去死去的人的尊重發懷念所致。

之後是禮儀師這職業和現實世界的衝突,由他的同學以至他的太太,都似乎對禮儀師有很深的誤解,但電影因為前半段對禮儀師的工作有很正面的描寫,所以觀眾應該會很容易就能否同情及支持主角繼續禮儀師的決定。

故此在他孤獨一人時,他反而可以理解禮儀師這工作神聖的本質,透過不同的納棺故事,還有大提琴的音樂,在下是被帶進這個神聖的死人世界,和主角一起遊走及支持。

而當中的一段段送行之旅,也看出了很多眾生相,現代的家庭關係疏離,往往要去到有人死才會認真想到關心和愛別人,而禮儀師就是讓這一點更加美化及增強生者和死者之間的關連,故此是看到笑中有淚的。

然而這時候太太因為有了孩子突然回歸,就成為了本電影的轉捩點。首先她一回來就變成了澡堂婆婆的喪禮,澡堂婆婆是全套電影多個「送行」的人中描寫得最多的一個,看她一直努力經營澡堂為居民服務,最終累極而死,故此她的這一段是比之前的都印象深刻,更有感染力。

她的納棺儀式由主角去做,面對的是一直最討厭他職業的舊同學和太太,而大悟就以專業的技巧,盡心盡力地為婆婆送行,感動了討厭他的二人,讓舊同學了解其工作的神聖,從而感激他,爆發對母親的關愛,那是在下最感動的一刻,眼淚終於流了下來。

到這一刻,在下覺得此電影值85分,而且在下估計之後會更精彩,心想看到最後可能真的會有90分。然而這一個期待,卻成為了關鍵。

首先,問題出於太太這個角色身上,她討厭丈夫做納棺師很正路,但她由討厭到最後接受,心路歷程轉變在下覺得描寫得有點不足。故事用了她懷孕加上澡堂婆婆這個「雙重巧合」去讓她改變,是巧合得有點多,而且只憑她看過那一次,就讓她在最後一幕讓她對丈夫做專業納棺師而自豪,感覺有點奇怪,因為電影頂多描寫了她「由討厭到接受」,但卻沒有寫她「由接受到自豪」的過程。

而最大的重點,就是壓軸的父親一幕。故事雖然一直都有提及主角的父親,也有描寫主角對父親的痛恨,故此在下去到中段也估計得到最後一個要送行的應該是他的父親。

但是,他由不想去送行到變成了想去,只憑女職員的那一段話,個人覺得說服力不太足夠,這也算,去到現場,他可以放低仇恨而為父親納棺,只憑那一塊石頭就化解了多年的心結,在下覺得實在太簡單不夠深入。

父親當年為什麼出走後要獨自一人,女職員的自身經歷可能是一個解釋,石頭信的故事是有提及,但只是輕輕帶過,石頭的出現對在下來說感染力不高,於是在下就陷於「不知道父親這些年到底搞什麼,不清楚主角為什麼會這樣就原諒父親」的情緒下,走過了這一幕。

事後再回想,一切都可以解釋得到,但問題是在下於現場看的時候,電影畫面未能即時說服在下為這一幕父子最後送別去感動,個人是頗失望的。

簡單來說,這電影的起伏,就像放風箏,放到澡堂婆婆的一段飛得最高,讓在下期待之後會更高,但結果之後風箏卻斷了線直墮下來,讓在下懷著一點的失望離場。


在下相信此電影要帶出的是「人間有愛」,只是大家很多時都忽略了,直到人死,透過禮儀師的工作,去喚醒大家不要「愛得太遲」。

然而這個訊息,在電影中最出色的表達,個人認為卻是在早段的「遲到喪禮」及中段的「澡堂婆婆」,而不是最後的「父子重逢」,有點頭重尾輕了。

其實「生者對死者的尊敬及懷念」,一直以來是很有效的催淚彈,這部電影算是局部成功,但卻讓在下一邊看的時候,一邊想起另一套在下看過的劇集。

那就是日劇「風之花園」。

兩者的感覺是很接近的,也是父子斷絕來往最終修補關係,同樣是靠「死亡」去喚醒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本木雅弘和中井貴一都是同一感覺的官仔骨骨魅力中年,還要二人不約而同都是拉大提琴…

日劇和電影長度不同,很難比較,但的確「風之花園」在描寫父子情方面優勝細膩得多,而「禮儀師の奏鳴曲」就巧妙地利用納棺的工作帶出幽默及神聖感,各擅勝場。

演員方面其實每一個都很出色,而在下特別喜歡的是山崎努的社長,外表認真但又偶然幽默,在下的朋友甚至覺得如果到最後是他死而不是主角父親死,會更感動更深刻,這一點在下很認同,因為現在的敗筆是父親描寫不足感動不了,換了是社長的話應該會有很強的感染力。

本木雅弘恰如其分,特別是認真的納棺時的專注很吸引,只是在下喜歡的廣末涼子其實沒有什麼機會發揮,連給她演對丈夫感覺的轉變也很少篇幅,沒有辦法,但的確她還是那麼漂亮…

這電影再一次讓在下了解奧斯卡是鬼佬的玩意,鬼佬對於「異國風情」是有特殊的癖好,而此電影的確是帶出了東洋獨有的禮儀師的神秘感,但對在下來說這電影其實有著頗明顯的敗筆,如果不是因為異國風情在下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可以贏奧斯卡。

總合來說,在下建議不要以「奧斯卡大片必定精彩」的心態入場,更加不要因為朋友說很感動而對此電影過份期待,和在下同行的朋友之中,只有在下一個有流下眼淚。

前半段85分,後半段75分,總計就是80分,還是值得入場支持的好片,不會悶場不會看錶,但絕不是經典名作的級數。

總合評分:80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13,342  |   文章分類: 電影觀感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