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石料理食評
「先付」(さきづけ / 前菜)
把三文魚子、蘿蔔泥、獨活酒煮、當歸、菠菜、酒煮冬菇、鮮蛤、柚子絲一層層的堆砌而成。上菜時經理表示使用鶴碟是代表把大阪柏屋的美食由鶴乘載飛來香港,展現懷石料理看和吃的感受同樣重要。
這一道看食材像雜錦,但入口卻見細緻層次,從最頂部清新的柚子絲,到底部最濃厚的三文魚子,味道和口感都層次有序,感覺就像是為你按下舌上不同味蕾的開關。
「替」(かわ / 替換菜單)
分開左右兩邊,左邊是酒煮鮟鱇魚肝、酒煮冬菇、橙醋蘿蔔泥、涼拌芽蔥,而右邊就有蘿蔔、燒烏魚子、和風菠菜、希靈魚子、昆布。
鮟鱇魚是冬天的食材,光顧前的一兩個月在下吃了不少,但水準各異,有些帶腥味,但這個入口帶著橙醋的微酸和酒的微香,完全沒有腥味,加上口感綿滑柔和,配合冬菇較有嚼勁的口感,是有水準的鮟鱇魚肝處理。
另一邊主打烏魚子,燒過的魚子變成像脆片口感很獨特,和爽口的蘿蔔及軟腍的菠菜一起吃,帶來複雜的口感。再加上帶鮮的希靈魚子,把在下平常不太喜歡的食材處理得恰到好處。
「煮物椀」(にものわん / 木碗盛煮物)
主打伊勢龍蝦,用高筋麵粉製作的日本年糕,用九州木魚煮24小時而成的高湯,還有表面的柚子絲等等。
打開碗蓋,柚子的香味立即撲鼻,伊勢龍蝦本身是秋天的食材,但此時這裡仍然有水準,肉質鮮嫩之餘口感柔軟,和我們平時吃慣有嚼勁的龍蝦肉不同,和湯本身更加配合。年糕不太黏反而嚼勁不錯,口感有點似魚蛋,不過最精彩是湯,看似很清其實味道很濃,濃得來非霸道而是柔和中帶層次感,是在下近年喝過最出色的高湯之一。
值得一提是菜單中$2,300和$2,800的分別只在這道湯,$2,800用伊勢龍蝦,$2,300用石頭魚,至於有多大分別,相信要兩個湯都試過才能判斷。
「造里」(つくり / 刺身)
由右邊開始順時針為左口魚刺身配松前醬油,軟煮鮑魚翠玉瓜配鮑魚肝醬及黃身醋,中拖羅配芥末松前醬油及山藥雪花。
吃的次序由淡至濃,左口魚刺身和其他白身魚相比較有嚼勁,切成薄片配合口味頗重的松前醬油,讓白身魚也有相當戰鬥力。接著是鮑魚,這款容易變韌的食材在這裡有著出色的口感,鮑魚肝醬配鮑魚在「志魂壽司」吃過已覺得是絕配,然而同時出現的黃身醋醬酸度很強,個人覺得太搶,反正已經有翠玉瓜作減低膩滯之用,不如只用鮑魚肝醬,或者把黃身醋醬份量減半放在旁邊輕蘸再吃會比較好。
選用中拖羅不是大拖羅的原因應該是為了保留嚼勁,可惜的是在下和朋友的拖羅都帶點筋,質素可以更好。醬油方面香港台灣人最常見的「芥末混醬油」出現!不過這裡的芥末是用來減輕拖羅的膩感,有其獨特作用。
盛載造里的碟,是紀念佐賀縣有田燒面世四百周年而推出的特別版,特點是完全不加圖案顏色,甚至沒有掃光油,碟背有著「1616」的字樣,正是有田燒面世之年。這款碟只做了數百隻永不再做,當中40隻由柏屋擁有,如果不小心跌破一隻這世上就少一隻,非常珍貴。
「八寸」(はっすん / 小菜組合)
所謂八寸就是以長闊八寸(24cm)的器皿盛載的料理,通常會同時有「海之幸」和「山之幸」兩邊的美食,今次主打為海中的越前蟹盛宴,所謂越前蟹其實就是松葉蟹,不過在古稱「越前」的福井縣出品特別美味,故冠上「越前蟹」之名,可說是蟹中之王。由右邊開始順時針為蟹肉配海膽及魚子醬,醬油蟹子,醋煮蟹腳,釀蟹肉。
四道之中,海膽及魚子醬配蟹肉意外地偏清新,味道可以再強一點,醬油蟹子未能感受到其特別的地方,醋煮蟹腳因為帶微酸而能襯托出蟹肉的鮮味,至於最後一道表面的果凍其實是用蟹殼蟹腳加昆布煮成高湯製作,目標是讓大家不用拆肉就能享受。果凍和蟹肉一起吃,帶出微妙的味道和口感層次。整體來說八寸未能讓人留下很大印象。
「燒物」(やきもの / 燒烤菜肴)
內容包括鹽燒甘鯛蝦,舞茸天婦羅,溫室青椒,配合裝飾用的葉「赤南天」,純計賣相是這晚最精緻的一道。
作為主菜的甘鯛先把連皮的肉塗上蝦醬然後去烤,控制剛好的火喉讓魚皮有跳起的感覺,入口感覺超薄超脆,咬下去能感受魚皮在唇上逐漸裂開的奇妙口感,魚肉保持嫩滑肉質緊緻,是繼「志魂壽司」的八爪魚和「一宝」的魷魚後,另一道在下會用上「驚艷」兩字的美食。大阪柏屋本店的招牌菜果然名不產傳,是夜MVP無誤。
雖然這裡不是天婦羅專門店,但舞茸天婦羅亦能做到皮薄及鎖住舞茸本身的水份,水準和「一宝」相差不遠。經理說每1000顆青椒就有一顆很辣,不過在下沒有中獎,中招的話應該即時去買六合彩?
「鉢物」(はちもの / 碗盛菜肴)
由頂至底有薑絲、日本菠菜、醬油煮海鰻、蕪菁煮。盛載的碗是有田燒中的常見顏色,會根據季節而轉換。
海鰻即是穴子,平時大家多吃到蒲燒的版本,也就是江戶前三大料理之一的「鰻魚飯」,這裡主要用醬油和味醂去煮,似乎因為煮了很久入口軟腍味道清淡。蕪菁就是大頭菜,看起來似白蘿蔔,這裡煮得很腍接近入口即化,整道菜都可以用筷子輕力切開,穴子和蕪菁一起吃意外地清新,把平時大家覺得會很濃味的食材,變成主菜後緩和味覺之作,有趣。
「御飯」(ごはん / 飯)
以鯛魚和紅梅作主打的茶漬飯,鯛魚進行了火灸處理,稍為出油味道增強,配合木魚、山椒、紫蘇等,加上帶香味的紅梅,感覺清新。
因為內子是素食者,常和她一起吃飯的在下對日本漬物也有點研究。這裡小小的一碟,有白菜、青瓜、昆布,水準很高,特點在於吃時像吃納豆或山藥的黏黏口感,經理表示因為進行發酵處理所以這樣,並問在下會不會介意,在下就說常喝的日本酒也是發酵產品的說。
「菓子」(かし / 和風果子)
看起來像海膽的是名為「かさね」(Kasawa) 的和菓子,特點在於使用的「鴛鴦筷」。傳統懷石料理的菓子是用一支竹籤來吃,但現代很多人不懂這吃法,於是就加一隻讓你當筷子來用。
かさね表面是用自然薯加糖搓成條狀,由師傅一條一條貼上去,非常考功夫,中心部分用蛋黃加糖製作。在下根據傳統只拿籤去吃,這甜點可以輕易切開,整體有點像豆蓉月餅,帶著淡淡香味,且說沒有傳統和菓子那樣甜。
抹茶方面用上京都大德寺的「一滴翠」,入口比較清新,沒有在下喜歡玉露的強大甘味。近代懷石料理的主角其實是這碗茶,平常大家吃到很甜的和菓子其實是為了配合有強大甘味的茶享用,這裡菓子和茶都是偏淡很配合,不過在下個人會喜歡強強衝擊的組合。
「水物」(みずもの / 水果)
最後來個洋風甜點,以銀碟承托的水晶杯內,有切成圓粒狀的火龍果、菠蘿、奇異果、哈蜜瓜、蜜瓜、西瓜,非常精緻女生一定大愛。
水果下的兩層,面頭是用釀造白酒的「Chardonnay」葡萄製成果凍,下方是蜜糖牛奶布丁,兩層一起吃甜度適中,再配合水果,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很有層次。不過個人覺得懷石料理最後來一份夕張哈蜜瓜已經很不錯,到最後突然來一客完全西式的甜點,是為了打入國際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