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Store ifc、蘋果教、喬布斯金句


Share


9/24 香港 Apple Store 開幕,竟然可以殺上A疊港聞,真的很強,絕對是其他品牌達不到的水平。

帶大家去 Apple Store 走一轉,同時淺論為什麼蘋果能打造出讓人追隨的品牌形象。

還有,在下對喬布斯的死的一點看法,及他的金句對在下人生的影響。

9/24晚上剪完髮,打算去交易廣場搭巴士,已經在電梯準備到地面之時,剛好想起這天開幕 Apple Store 就在附近,於是就乘反方向的電梯行去看看。

向保安問路後走過去,在落機鐵的電梯口已經聽到歡呼聲,還以為發生什麼事,走過去看,原來還是 Apple Store 的員工在炒氣氛,早上看手機新聞已經知道是怎樣一回事,但想不到入夜還是這樣。

入場前在門口拍照,發現保安的人數眾多,可以和外國元首到訪比較!

入夜要入場已經不需要排隊,於是在下就直行入去。因為看到之前有人拿起相機拍照員工會擺CHOK Pose,於是就照辨煮碗拿起傻瓜機行過去,的確他們有照做。

然而在下想行入去時,其中一位員工講了一句「等我黎同你影啦!」,就拿了在下的相機,還發施號令叫所有同事來個CHOK樣!於是就有這張照片的出現。

在下感到十分意外,這樣熱情的招待在香港很少有,而在下對這一張照片很滿意,會好好珍藏。只可惜是傻瓜機拍得不夠清楚,如果那時手執的是 NEX 就好了。

相信有興趣了解 Apple Store ifc 的朋友,早就從新聞及科技網站看到內部是怎樣的,那在下對於店內的情況就輕輕帶過好了。

在下先坐先在樓梯底 Check In Facebook 再去 Google+ 還有去微博更新,然後在地面的一層逛,發現賣Mac Book那邊人不算多,和新聞中看到的情況有出入。

換另一邊賣iPhone的就明顯人多些。因在下手上也拿著iPhone,所以也沒有打算去試什麼。

行上那 Signature 的玻璃樓梯,回身拍工作人員招呼入場的情況,見到他們逢細路必玩,很有趣!

然而這一條玻璃樓梯實在高危,雖然梯級是磨砂玻璃,但級間有空隙,旁邊是透明玻璃,有心要看人走光實在不難!特別是開幕日人頭湧湧的時候更易得手。看來 Steve Jobs 設計這樓梯時,創意是好,但在 Security 上欠了一點點吧,哈!

樓上是產品使用教授、個人設定、維修詢問的專區,因為很多人停留在原地享受服務,所以人比起樓下多很多!

事前知道 Apple Store 準備了 300 名員工,現場所見的確做到一對一的服務,在香港來說很少有。

四周都是拿著產品走來走去的員工,少不了大量放在地上的空盒,因為買家要即場試機學設定。

有兩張桌給小朋友打機,能夠看到一大班小朋友而竟然沒有人嘈吵實在是奇蹟,在下開始相信有人為了讓小孩不吵而買部iPad給他的故事了。

不想搞設定學習,要即買即走的就可以在這個 Express Zone 付款,現場所見這裡人反而比較少,也許大家來得 Apple Store 都是想享受服務吧!

行了大半個小時,在下就閃人了。


這次 Apple Store 的遊歷經驗不錯,雖然在下不是蘋果粉,但也能感受到這個企業的獨特文化,「以客為本」的經營方針。

因為這樣,想寫寫有關「蘋果教」的事。

「蘋果教」,是好是壞?

「蘋果教」泛指對蘋果産品表現出高度虔誠的現象,「教徒」會積極捍衛蘋果産品,不讓任何人挑戰其地位。

一直以來這個名詞都是貶的,因為聽起來教徒是沒有思想盲目跟隨,認為這個品牌出什麼都是好的。

以前在下對蘋果教徒感覺也不太好,因為認識的朋友中部分覺得他們像傳教,總之就講到蘋果什麼都好,完全無視別人的真正需要,十分之宅。

就試過某個經濟能力有限的朋友,只想上網文書的,一位蘋果教徒卻向他力Sell iMac,在下聽到的時候實在為之側目。

然而近年開始用iPhone,多點留意 Apple 的新聞,漸漸覺得蘋果教「崛起有道理」。

因為 Apple 真的可以做到讓用家「愛不惜手」的產品,而這是其他公司很難做到的。

而且重點是愛不惜手的人,不是 Tech 人,而是一般用家為主,這是因為蘋果有深入研究人類的習慣和需要,以此為基本去創出最「適合」用家的產品。

請記住,「適合」不代表「最強」,請不要陷入 Tech 人宅男的思維,以為「最強 = 最好」。

所以 iPhone 和 iPad 可以帶領潮流而得到成功,而「帶動革命」正是引發宗教式虔誠追隨的一個重要元素,故此「蘋果教」的興起是有道理的。

蘋果能讓客人認為自己在用全世界最好的産品,也讓員工為自己的工作感到無比驕傲,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心理學上的成功,換成中國式的說法,就是「擅攻心計」。

在下絕對不是蘋果教徒,手上只有 iPhone,連 iPad 都沒興趣用,更不要說 iMac 及 MacBook,但對於 Apple 可以擄獲這麼多人的心,實在很佩服,希望可以學懂一二,加以運用。

雖然在下身邊仍然有盲目的信徒,但現在在下已不會因此覺得蘋果有問題。

能夠做到「賣什麼都有人覺得好誓死追隨」,是市場學上的終極理想。賣產品賣到有信徒跟隨,你估是易事?

果教無罪,信徒有理,與其恥笑別人,不如學習人家所長,這是在下今次到 Apple Store 一遊的得著。


這文章對上的部分,其實是寫於在下參觀 Apple Store 後的數天,是9/29出發去日本之前的事。

在下遊日期間,喬布斯去世了,故此即時抽起這篇文,打算再追加寫一點,不料一等就差不多一個月。

以下這一段,是在下於10/24補充的。

在下對於Steve Jobs不算很熟悉,更不是追隨他的信徒,不過對於他能帶起「蘋果教」,之前的文字已經對此作出肯定。

但為什麼他能做到其他人無法做到的事?在下帶出他的五句精選金句,和大家分享。

“Sometimes when you innovate, you make mistakes. It is best to admit them quickly, and get on with improving your other innovations.”

有錯就要認,而且要快點認,然後就踏上新的道路。的確,人在認錯及修正上的勇氣是比較少的,Steve Jobs就做到了。

“You can’t just ask customers what they want and then try to give that to them. By the time you get it built, they’ll want something new.”

即是叫大家高瞻遠足,要比其他人早一步了解未來市場需要,那就可以得到發展的先機。

“That’s not what we think design is. It’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

這就是Steve Jobs產品中「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一件產品「Work」得好,遠比起其外表包裝重要。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在下最喜歡的一句,簡單來說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如果自己有信念的話就要堅持到底,不要受其他人的影響,要有勇氣追逐自己的意志。

之前看新聞說原來第一代iPhone推出之前的六星期,Steve Jobs力排眾議和時間的緊逼,把機面由膠改為玻璃,結果成功了。

最近亦見到另一個不受其他人的影響堅持自己的好例子,那人叫九把刀,他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很多決定都是他一個人力抗全體工作人員的想法去做,而最終證明他是對的。

“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 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 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這個說明失敗,可以是危,也可以是機。Steve Jobs能把被逐出Apple視為讓他再次成為初學者,從中得到無窮創意,而現實中有幾多人可以受得住這樣的打擊之餘,還可以振作東山再起?這也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分別了。

在下沒有Steve Jobs的能力及創意,但他的為人處世之道,一樣可以於在下的人生及事業中發揮。

你,又學懂幾多?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9,280  |   文章分類: 好物情報, 改變成長, 電子產品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