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爆紅的四大原因


Share


《進擊的巨人》是現時日本以至世界最火熱的動漫畫,為什麼會這樣紅?並非只因內容,主要是動漫畫以外的元素在網絡瘋傳,成功打入大眾市場。到底作品如何作出強大宣傳?網上惡搞程度有多瘋狂?傳說中的萬能OP有幾強?故事的隱喻解讀誰對誰錯?文中為大家詳細分析。


日本動漫畫歷史悠久世界聞名,但能打入主流成為大眾討論的目標,可能要數到《龍珠》《男兒當入樽》,近來終於有一部動漫畫爆紅,氣勢強勁到平時不看動漫畫的朋友都有留意,更破天荒成為報章A1頭條的報導對象。本文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這部《進擊的巨人》,以非動漫迷的大眾角度,看看此作有多受歡迎,還有書中故事帶來的「隱喻」是怎樣的一回事。

《進擊的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第一部連載作品,他今年只有27歲,2009年開始繪畫本作,旋即受到歡迎,2011年獲得《這本漫畫真厲害!》第一名,到了2012年公佈拍攝真人電影版,2013年4月首播的動畫版更加讓火勢一發不可收拾,連帶漫畫單行本也被搶購一空,銷量突破1300萬,對初出道的漫畫家來說是神級的開始。

故事內容講述世界突然出現巨人,他們以捕食人類為目標,讓人類接近絕種,殘存的人類圍圈建立高50m的三層防護牆在裡面生活,雖然變成與世隔絕,但確保了安全。經過一百年和平後,突然出現比城牆還高大的超級巨人,一下子就打爆城牆,其他巨人就衝進去捕獵人類。

當時十歲的主角艾連,看著媽媽被巨人生吞,懷著恨意的他發誓要殺死所有巨人,之後他和朋友米卡莎及阿爾敏逃難到內城,兩年後加入訓練兵團,學習獵殺巨人技巧,三年後畢業,就在正式入伍之時,超級巨人又再出現,同學一個又一個被殺,到底艾連怎樣抵抗?巨人的本體又為何?


《進擊的巨人》大紅的原因,有人說是作品本身有特色,例如場面夠血腥暴力,赤裸裸描寫食人斷肢場面,巨人的真相很引人入勝,甚至說是漫畫及動畫說明的資料設定夠細緻等。但這是真正的原因嗎?

有資深動漫愛好者表示,以上的特點過去曾在不同動漫畫上出現,也許對未看過的人來說是有吸引力,但對看慣動漫的人來說並不算是破格新穎,如這樣就能爆紅,應該早有其他作品做到了。

至於劇情更是近年常見的公式,包括熱血衝動有潛能的主角,配合冷靜有才華的配角,齊齊保護自己對抗侵略者,巨人設定稍為改變成巨大機械人的話,更會看出不少動畫的影子。

那麼到底《進擊的巨人》真正走紅的原因是什麼?某程度上是憑動漫畫以外的元素在網絡瘋傳,成功打入大眾市場贏得注目,當中包括以下的可能性:

1. 把握時機進行強力動漫畫雙軌宣傳

話說4月初播出動畫第一集時,單行本在接近的時間推出第10集,分為普通版與限定版,限定版送主角艾連的鎖匙扣。此外漫畫和網站「Natalie」合辦了《進擊的巨人》店頭裝飾比賽,由讀者投票選出為作品佈置得最好的漫畫書店,當中從參加者中抽出10位幸運兒,永久免費看《進擊的巨人》直到完結。

獎品雖然不算很值錢,但噱頭十足吸引讀者參加,更重要的是讓漫畫書店紛紛把《進擊的巨人》放到店內最當眼的地罪1,進行最誇張的佈置,吸引讀者投票之餘,更希望大家到店內拍照然後在網絡流傳,從而增加店的知名度和人流,這個官方、網站、漫畫書店三贏的宣傳方案,打得十分漂亮。

因為舖天蓋地的宣傳,吸引很多人留意及購買這部漫畫,不少店的存貨都被搶購一空,第10期的首週銷量擊敗《火影忍者》。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此時剛好遇上日本黃金周假期,公司放假之時漫畫書店也未能補貨,於是出現了像iPhone那樣的「飢餓行銷」現象,進一步推高作品的人氣。

同時間書店為了向顧客道歉(大家都知日本人動不動就要謝罪),紛紛製作出吸引的大型標語,在空蕩蕩的漫畫櫃上展出,當中有些更運用了漫畫內容進行「設計對白」。因為內容十分抵死,又一次吸引群眾拍照,繼而網上瘋傳,於是「進擊的巨人好賣到全國斷市」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連平時不留意動漫畫的人都知道這部作品的火紅。

2. 靠拍照Apps及進擊相恐搞瘋傳

在日本,有關《進擊的巨人》的討論,不只是故事及動漫畫內容,還有從此衍生的玩意。首先有「進擊的巨人 Digital Photo Sticker」,是免費的iOS Apps,把原著漫畫中的主角及巨人,以至是動作場面,讓你貼在照片上,最適合用來惡搞。

Apps在去年已經推出,在動畫推出漫畫大賣之後,吸引更多人利用這 Apps 進行創作。例如把朋友的頭放在巨人張開的口中,把奔跑中的巨人Key到旺角及秋葉原的街頭,甚至是把主角揮刀劈巨人的姿勢,放到維港巨鴨的後頸旁邊。

另外因為主角攻擊巨人的立體機動裝置及攻擊模式夠獨特,引起大家用此進行攝影創作。話說作品中的巨人有不死身,唯一弱點在後頸,人類用刀劈下削去其肉才能把他擊倒,於是有人就想到一個人站在近鏡頭的地方垂頭露頸扮巨人,另一個就站於遠處看起來變得細小,然後拿著類似刀的物體跳起扮劈,用相機捕捉這一刻,原理和早前大熱的「飄浮相」一樣。

另一款玩法輕鬆一點,近鏡頭的「巨人」伸出手扮抓住遠離鏡頭的細小「人類」,前者露出猙獰的笑容,後者就扮掙扎,亦非常有趣。這一類「進擊相」連同上面提過Apps的作品,在大家惡搞分享鬥多讚的同時,也成功炒起熱潮,讓更多人留意這部作品。

3. 傳說中的萬能OP

動畫主題曲「紅蓮的弓箭」,因為節奏感強歌曲壯烈,而且旋律高度重覆有洗腦功效,於是很快就讓觀眾入腦,YouTube觀看次數突破800萬。擅長二次創作的日本動畫網站NicoNico,開始有人把其他動畫的片段配上這首歌大搞Crossover,發現效果出奇地好,於是引爆熱潮,越來越多人參加創作,還越做越專業,「紅蓮的弓箭」因此得到「萬能OP」的稱號。

現時網上流傳的「改版」主題曲超過一百款,有做得很精彩配合度高的「JOJO奇妙冒險版」「銀魂版」「EVA版」,也有九唔搭八的「麵包超人版」「Miffy兔版」「飄零燕版」,而公認最強的肯定是YouTube播放次數突破57萬「進擊的印度人」,見一次笑一次,絕對不能錯過!看這個觀看次數,就知對原作的宣傳效果有多大。

4. 故事隱喻的爭論

故事提及人類受到巨人的威脅,建立高牆在內裡享受虛假的和平,時間一久就會覺得這樣的生活是理所當然,而忘記了他們失去的自由,就如主角提到這樣其實和家畜沒有分別,應該要勇於突破出外對抗巨人,尋回真正的自由和尊嚴。於是有人就提出圍牆及主角其實是在影射一些社會現象。

例如香港有人認為一般市民在大商家控制的圍牆下生活,好像能安居樂業,但實際上不斷被人剝削權利及自由,而主角的出現就像上街反對抗爭的的社運份子。同時又有人覺得巨人是中國,人類是香港,我們不斷被壓迫,自由行人士就像巨人那樣來蠶食吞噬香港人。

但老實說,作者是日本人,2009年已經開始畫,怎會高瞻遠矚到知道2013年的香港社會及中港矛盾?相反站於日本人的立場來看,當地有人認為日本人是生活在圍牆內的人類,巨人是中國北韓俄羅斯,高牆是戰後保護日本的「美日安保條約」,日本自衛隊就是故事中那些平時懶散,戰爭發生時無能為力的士兵。而主角策動的反擊,就代表希望日本建立強大軍事力量的右翼勢力。

可能最有根據的說法,是當中的隱喻只是代表作者自己,作為泡沫經濟爆破後成長的一群,年輕人沒有出路變成隱蔽青年,是被房間四面圍牆困住的人類。作者透過主角來喻意解放自己,現在作品大紅,他也算是跨越圍牆反擊成功了。

但其實以上所謂的隱喻,都是大家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進行解讀,各有各講沒有正確答案。如能啟發思維的話還好,但網上有些人不斷堅持自己的解讀才是正確的唯一,為此不惜批評嘲笑別人的想法有錯,變得太過偏激。

畢竟《進擊的巨人》是一部大路動漫畫,實在無需刻意過份解讀,但有一點絕對正確的是,有這麼多人花時間心機為此作品進行解讀,證明了其吸引力和人氣,而他們發表的言論和引起的爭執,只會讓《進擊的巨人》更多人留意,得到另類的宣傳效果。

原文刊於「GO!Japan」2013年6月號「劍心‧回憶」專欄,博客版經過修改及加強。

發表留言

Share


文章分類: GO!Japan專欄, 動漫筆記  標籤: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