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大型特展 CHIIKAWA DAYS 後,這個夏天香港又有吉伊卡哇的大型項目,「CHIIKAWA RAMEN BUTA」(吉伊卡哇拉麵豚)首家海外分店進駐旺角朗豪坊,相關預約早兩星期神速爆滿,我有幸成功預約,早前就去吃了,和大家分享完整體驗。
我比預約時間早5分鐘到達,來到後發現店外有長長人龍,預約還要排隊感覺不太好,不過人龍消化得快,職員會在排隊時為你掃QR碼,送上點菜購物紙,在旁邊更有另一職員在推銷商品(吉伊卡哇產品都要叫賣?),我表達想了解T恤大小之時,他跑去拿軟尺為我量度,這些貼心服務讓我消下要排隊的一點不滿。
大約排了25分鐘才到入口,首先是付款,拉麵飲品及產品一次過付清,然後有職員引導入座。在日本同店付款後要立即拿取商品,即是你要拿著大包小包吃拉麵,香港則是吃完後才憑單據拿取,這點香港比日本明顯優勝。
先上飲品,我作為愛酒之人,在沒有生啤供應的時候,只好喝栗子饅頭的「禁酒期間飲品」,其實就是普通的可樂,有杯有冰稍為加分,但不可能值$48,順帶一提,桌上的水瓶內的自助水是室溫不是冰的。
拉麵方面,坐下後是有職員問是否要加蒜加豬油加醬油加蔬菜,帶來一點二郎糸感覺,我吃二郎系習慣全加,在這裡也照做。另外也提供立牌,我點大碗就是兔兔,另外每碗拉麵每款飲品都隨機送一張透明卡,我拿到兔兔及飛鼠,旁邊的妹妹主動問我能否交換我的飛鼠,看到她手上有栗子饅頭就換了。
約等了10分鐘拉麵就到,拍照當然是指定動作,因為拉麵碗很高,更高又大的兔兔立牌發揮作用,不會被遮掩成為絕佳的背景,反而看到附近的人拿著布偶放上桌面去拍就顯得太細小了。關於認真的拉麵食評,會在文末寫。
吃完就在店內四處走拍照,大多是牆上的裝飾及海報,如果你有看原作的話會讓你會心微笑。
例如我最喜歡就是牆上風獅手畫自己的樣子及手寫「晚上並沒有牛排」(笑)。
此外門口三主角的立體像成為最熱拍照點,事實上也做得很精美。
還有飛鼠來搗亂時出現的警報器,如果按下後有兩個職員把我架走就精彩了 XD
最後就是拿取產品,這裡的職員除了會逐件和單據比對,更會打開盒子讓你檢查有碗等內容,感覺比 CHIIKAWA DAYS 更細心,我取貨期間有個女人回來說給漏了一隻小碗,雖然我覺得以這個程序來看不可能發漏,但職員也沒有太多疑問照給她。
整體而言,作為 CHIIKAWA 的粉絲,吉伊卡哇拉麵豚值得一去,但如果你只是個拉麵迷,特別是二郎系的愛好者,我絕對建議你無視就好。
作為資深拉麵愛好者,我就以平常品評拉麵的方式去吃,第一口當然是只喝湯,入口就知這碗拉麵沒救了,因為那個豚骨醬油湯底可以用「蒼白無力」來形容,留意我已經是蒜背脂醬油蔬菜全加,湯底沒味,蒜和背脂都救不了,二郎系拉麵的精髓本來就是濃厚豚骨醬油和清爽的芽菜形成的味道口感反差,但這碗是「清淡 + 清爽」,我投降。
麵條是合格的,是二郎系的四角形極粗麵,上菜時微硬,吃到最後都沒有糊掉,但因為湯頭太淡怎掛湯也掛不上味道,變成一直在吃麵條本身水準普通的原味。芽菜增量但只是日本吃到的正常量,未夠爽口但也不差,叉燒瘦肉部分口感頗乾不怎樣,反而我那塊兔兔魚糕賣相味道不錯,不像網上所見臉上開花。
在網上看到最初數天光顧的人說拉麵很鹹,我測試過自己味覺沒問題,估計是因為很多人投訴說太鹹,因此店方大幅減弱湯頭的力度來遷就香港人,結果出來的就是一般醬油拉麵湯底再加一倍水稀釋的感覺,日本的吉伊卡哇拉麵雖然不好吃,但總算有點二郎系的感覺,但香港這碗我真的不知在吃什麼。
明白二郎系本來就不是拉麵初心者能輕鬆接受的風格,所以也算是非戰之罪,大家去的話,點小碗就好,把期待值全放在拍照和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