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夜神起義》以人性片的角度看是無出其右的超水準作品,刻劃英雄內心及反思能力高非常有深度,但以英雄片角度看官能戰鬥部分稍弱一般觀眾未必能當娛樂片欣賞,變成一部不斷思考才能投入的系列粉絲向作品,雅俗共賞度不及《黑夜之神》。
文中和大家分享個人觀感,此外探討這電影的「起義」思維如何投射於我們身處的社會,期望大家有擁獨立思考能力,懂得分辮高舉起義旗幟的人面具下到底是Batman還是Bane。
因為電影一票難求,加上在下近期多出外,故此等到上周日才有機會欣賞這一部萬眾期待之作《蝙蝠俠:夜神起義》。
在下本身對蝙蝠俠的感覺不是很強烈,更大的興趣在於導演基斯杜化路蘭,上一部《黑夜之神》是人盡稱道的經典,《潛行凶間》是在下畢生唯一主動想看兩次的精彩電影,而今次這部《蝙蝠俠:夜神起義》作為系列的最終作,看完感覺有點複雜。
大家也許都知道基斯杜化路蘭的蝙蝠俠勝在注入人性部分,讓英雄變成普通人再刻劃其內心。當中重點在於英雄片和人性片部分的平衡。第一部《俠影之謎》是7:3,第二部《黑夜之神》是5:5,而今次《夜神起義》就是3:7。
故事前半個人認為非常出色,除了一開始有水準的劫機場面外,其餘時間都是靠劇情描述內心吸引在下觀看。蝙蝠俠背負罪名隱藏身份變得頹廢,邪惡再臨他希望東山再起發現歲月不饒人,勉強出手卻換來徹底失敗,是在下看過所有英雄電影中對主角內心刻劃得最詳細的一次。
當中在下最有感覺的是管家Alfred和主角的互動,到底一個人應該是以英雄身份盡力然後死去,還是急流勇退變成普通人來延長生命?當中並沒有正確答案,兩個人的想法都對,而在下的性格明顯會偏向蝙蝠俠的那邊,活得燦爛比活得長更有意義,但從Alfred的愛護能反思到身邊人的關懷也值得重視。
之後奸角Bane的崛起亦見震撼,其計劃是英雄片中少見的周詳細密,能演出恐怖份子真正的「恐怖」感覺,讓在下感到整個高譚市陷入絕望。過往很多英雄片都是集中於單打獨鬥,像今次這樣玩得那麼大,以龐大部隊和精密計劃毀滅一個城市,看得在下血脈沸騰。
片名《夜神起義》英文是「Dark Knight Rises」,而下半段就是講及蝙蝠俠如何「再起」,當中對於其心態的描寫繼續深刻,特別是劇情讓他處身於和Bane以前所處的同一環境,當年Bane的「Rise」與蝙蝠俠的再起既相似又有不同,十分有感。
在下對於主角突破心魔重新振作的部分特別讚賞。原來一個人不怕死亡反而會變得軟弱,因為害怕死亡才能為了延續生命而讓自己得到突破,這訊息直達在下內心深處,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是否也能像他那樣突破。
的確,《蝙蝠俠:夜神起義》對於一個英雄內心的起與落描寫得淋漓盡致,比前兩集更勝一籌,但這個卻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就是傳統英雄片的動作及決戰場面變得趕急和疲弱。
蝙蝠俠本身沒有超能力,最精彩是其精良的裝備,而今次只有電單車和蝙蝠機兩款,而除了電單車的「旋轉滾輪急轉彎」讓在下拍手叫好之外,其他都是平平無奇,一心看蝙蝠裝備的朋友可能會有點失望。
此外電影末段的圍城大戰未見吸引,最搞笑是一眾警察列隊前進,面對大量持自動步槍的恐怖份子,居然在只死了幾個人的情況下就能衝到去埋身肉搏。在下目測所見恐怖份子的火力絕對足夠把現場的所有警察在埋身前全部殺掉。
蝙蝠俠和Bane的決戰亦很一般,明明之前二人實力懸殊,突然變成勢均力敵,實在有違電影實感的路線。雖然之後明白那樣做是為了帶出隱藏人物,但問題在於那人的伏線實在太弱,有點像石頭爆出來的身份和陰謀,呼應的更是早兩集的情節,讓之前走勢甚佳的主線劇情變得虎頭蛇尾。
最後結局更是流於公式,玩法和《美國隊長》這類一般英雄片差不多,主角留有一手也是預料之中,結果整個末段大戰變得平庸,成為電影最大敗筆。而這正是本片和《黑夜之神》分別最大的地方,回想當日蝙蝠俠和小丑及雙面人的決戰,緊張精彩又悲壯,《夜神起義》的終本對戰相比之下變成三流。
本集新加兩個重要配角,Anne Hathaway演的Cat Woman無論是外型還是內在都相當吸引,成為了本集觀眾事前和看電影時注目所在,以她有限的篇幅能完整交待她的身世和內心算是不錯。
而Joseph Gordon-Levitt演的Blake,雖然到最終揭開他真正身份的重要性,但個人覺得其戲份比其角色的重要性高得多,如果把其篇幅撥多一些給Bane或者隱藏人物相信會讓劇情更平衡。
沒有減退的是導演的拍攝功力,無論是鏡頭運用和配樂都是一絕,特別推介於再生池一眾囚犯高呼「Rise」,十分點題而且把蝙蝠俠重生的感染力推到高峰。
如果作為一部人性片來看,《蝙蝠俠:夜神起義》在以英雄為主角的電影中可說是無出其右的超水準作品,在下從未試過看電影而被一個英雄的行為和內心帶出如此多的反思,是非常有深度的作品,作為三部曲的支持者會很滿意。
然而畢竟這作品的本質還是英雄片,非系列粉絲的一般觀眾對戰鬥和蝙蝠裝備有要求十分合理,在下身邊的確有些朋友說看得很悶,無可否認這部作品於不需用腦的官能部分稍弱,要欣賞本作必須要投入主角的內心及不斷思考劇情所帶出的背後意義,一般觀眾可能會因此而感到失望。
就是因為太有深度,本作變成支持者大愛,其他人不易投入的粉絲向作品,難言「雅俗共賞」。個人認為這類電影畢竟是大眾娛樂,越能照顧大眾需要越成功,前作《黑夜之神》正是因為人性和英雄部分平衡得宜,深度掌握適當,故此才是真正的經典作品。
關於本電影的反思,網上看見不少人把《蝙蝠俠:夜神起義》中Bane的起義和蝙蝠俠的反擊,投射於香港的社會現況。
有人說Bane的起義就像極權的誕生,也有人認為他的仇富心態像現時一些激進派。電影中的地下審判有說像一些鐵幕冤案,亦有人覺得這反映網絡暴民利用文字攻擊不同意見者。
不打算在此詳細分析這些,個人認為應該交由讀者自行分析判斷。每個人都應該對電影加以思想來整理出自己的看法,看別人經過消化後的文字不加思索直接吸收十分不智,因為那樣很容易成為被煽動的愚民。
電影中Bane和Batman都在「起義」,現實生活中,有些在街頭進行,有些則在議會,但到底誰是Batman誰是Bane?
無論什麼派別的起義者,為了讓人看起來很正義值得跟隨,都一定會先為自己的形象進行隱惡揚善的修飾,繼而作出煽動行為,因為這樣才會得到更多支持者來壯大勢力。
但到底這些人背後是像蝙蝠俠那樣正直無私為人犧牲,還是像Bane那樣打著解放旗號來謀取個人利益?
希望大家都擁有獨立思考能力,懂得分辨高舉旗幟的人面具下到底是Batman還是Bane。
不思考就盲目跟隨的人,就像Bane那些寧死不屈的手下,以為是為大業犧牲,實際上只是被利用實踐私心的工具,那樣最悲哀。
一起做個有智慧懂分析的聰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