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 麵屋‧黑琥 (70分) 日本屢獲殊榮?真相盡在此中


Share


來自日本的最新拉麵過江龍「麺屋‧黒琥」,走半拉麵店半居酒屋路線,和附近「長浜No.1」接近,但水準能比嗎?為大家分析其招牌「黑琥拉麵」。宣傳中稱在日本「屢獲殊榮」是真是假?文中為你揭開當中真相。


麵屋‧黑琥(麺屋‧黒琥 Menya Kuroko)是不斷延續的香港拉麵熱潮新勢力,宣傳中寫到這品牌屢獲殊榮非常強大,不過在下過去數年一直研究日本拉麵,知道很多過江龍都是看準香港人不會深究而誇大其詞,所以在下就決定先做功課,同時親身去吃,以自己的眼睛和舌頭去進行判斷。

以下是店方的宣傳內容:

屢獲殊榮的日本豚骨拉麵專門店【麺屋・黒琥】,在海外開設首間店舖,於2015年2月6日正式登陸香港,金賞拉麵魅力非凡進駐中環,以秘製新鮮豚骨湯製成不同口味,踏出拓展日本以外市場的第一步。

【黒琥】取自黑子日文同音くろこ(Kuroko),黑子為日本著名傳統表演的歌舞伎與文樂(日本傳統人偶劇),舞台工作人員穿著黑衣及戴上黑頭巾,協助演員及操作舞台,成為主角襯托。【麺屋・黒琥】屢獲殊榮被日本傳媒廣泛報導,曾獲日本電視台Hirunandesu!節目的「2013年冬之汐博著名拉麵對決」優勝,香港贏取「日本拉麵大賽」金賞。其取勝關鍵為湯底。


在下首先查探「2013年冬之汐博著名拉麵對決」的內容,只需兩分鐘就找到當中的詳情。這是名為「冬の汐博 2013」的活動,2003年開始因為日本電視台NTV總部搬去汐留而開始舉行,每年舉行兩次,分別是夏天的「汐博」及冬天的「冬之汐博」,2013年度在12月20日~25日展開。

當中一個活動是由搞笑組合「森三中」和有名的拉麵店合作,三位成員大島美幸、村上知子、黒沢かずこ每人負責一間創作獨特口味,勝出者可以獲得該店永久免費拉麵券,所以參加的店舖有……三間!分別是「本枯中華そば 魚雷」「ひるがお」「麺屋 黒琥」。三家在日本最大型食評網站 Tabelog 的最高得分為:

本枯中華そば 魚雷:3.57
ひるがお:3.61
麺屋 黒琥:3.25

表面上「麺屋 黒琥」是「以下犯上」逆轉勝,但要留意三家的參賽拉麵,都是「森三中」有份參與的特別版,而非本家名物。退一步看,一個只有三個品牌參加的比賽,最差都有「季軍」,那麼「冠軍」代表什麼?你懂的。

有關「2013年冬之汐博著名拉麵對決」的內容

至於「香港贏取日本拉麵大賽金賞」,抱歉在下孤陋寡聞,完全不知道是什麼。回看 Tabelog 評分,4分是神級拉麵,如在下吃過寫過的「麵屋一燈」,3.5分是中級,如大家熟悉的「一蘭」,「麺屋 黒琥」的3.25分代表「中下級」水平。至此,相信大家會明白「麺屋・黒琥」在日本到底有幾多斤兩。

雖然日本 Tabelog 的公信力比香港的食評網高,但信人不如信自己,於是在下就直接去吃,看看水準如何。


從傳媒朋友口中得知在2月6日開幕前有試業期,在下本來打算根據OpenRice上寫的電話打去問問,但電話一直不通,於是在下就在2月3日晚上8時半,冒著沒開門營業的危險跑過去看看,幸好有開門。

門口有寫上「謎之冠軍金賞」海報。

還有頗厚的餐牌,感覺似一般食肆多過似拉麵店。

看到門口寫上這天的營業時間,看到一位日藉店員,問清楚是在營業中,就決定進去光顧。

店內除了職員外空無一人,於是變成在下包場,問過店員原來這天才是首日開業,還未辦傳媒試食會及在報刊上發稿,沒有人知也很正常。

門口有一般拉麵店少有的高身長桌,當中面向街的幾個座位感覺像是給人喝酒聊天,事實上附近另一家拉麵店「長浜No.1」也有類似的格局,明顯目標是中環的喝酒客。

內部就是一般香港拉麵店的格局,一邊是吧台另一邊是二人桌,吧台位比較窄,也許是為了讓後方的通道多一點空間。

吧台上方是黑板,是日推介不就是餐牌上的所有拉麵嗎?另外邀請大家當老師,試圈出這塊板上的錯字……

另一塊板是關於這店的資料,站著是店內的日藉師傅。

面對門口的黑板寫上串燒和關東煮,進一步令人覺得這不是一家專賣拉麵的店。

一般拉麵店的開放式廚房是做拉麵,但這裡卻有用來弄串燒的烤爐,拉麵反而是在內裡的廚房製作,原來串燒才是主打?

值得一讚是所有座位的地上都有籃子,給客人擺放物品,又一個和「長浜No.1」相似的地方。

現場燈光昏暗,程度是在下用APS-C相機需要開到ISO 6400也只能得到1/15s的快門,在下記得上次要這樣設定才能拍照正是「長浜No.1」,晚上來光顧的話,絕對似酒吧多過似拉麵店。

桌上有基本的工具和調味。

上方還有乾濕紙巾,十分齊備。

可惜水只是加了一小片檸檬的室溫水,香港會懂得提供冰水的店實在太少。

點菜紙可以自選的只有麵的粗幼及軟硬,總算不再照抄一蘭。

因為只有在下一個客人,所以只需5分鐘拉麵就上桌。這是在下點的「黑琥拉麵 MAX」,比一般版多幾塊叉燒和紫菜,再多一隻蛋。材料擺放得工整賣相不錯。

首先是麵條,在下選的是粗硬麵,第一口覺得太硬,感覺有如未煮透,也因此影響了嚼勁,故意多拍幾張照片再先吃配料,讓麵浸湯多一會兒,到後段情況就好一些。估計這個硬度會適合幼麵,煮粗麵的時間需要調整。

再來一口湯,黑琥拉麵主打是黑蒜油,蒜的味道是強,但豚骨就接近被完全掩蓋。味道偏鹹但質感較稀薄,油份也未算多,調淡一點就是香港人口味,但絕非吃慣日本當地拉麵者所愛。還有就是溫度有點不足,在下第一口就可以不用吹涼直接喝下去。

叉燒非常特別,眼見脂肪不多入口的確有點硬,但又未到咬不開,重點是入口有像午餐肉的味道,明顯經過相當程度的醃製。個人覺得單吃可能不錯,但放在拉麵會和湯的味道互搶,不太配合。

半熟蛋呈果凍狀,意外地相當入味,是這個麵的焦點。

筍條是另一驚喜,爽脆無渣味道足,用料的確不錯。

特別是麵內有菠菜,除了平衡飲食健康,真的想不到這配料的味道和口感怎樣與拉麵配合。

麵的份量中等,在下吃盡所有配料再把湯喝完才感到有點飽,不過留意要稍接受重口味的人才能把湯喝完。

日藉師傅眼見在下準備離開,自動送上帳單,在下早已預計中環的拉麵店會收加一,結果竟然不收,讓在下更不明白灣仔街尾某名店為什麼要收加一。

在下沒有在日本吃過「麵屋‧黑琥」,不知道水準怎樣,但吃過香港的出品,大概可以明白日本 Tabelog 的評分是合理的,在香港的話個人認為是中間的水平,除非之後大幅改善,否則只是「可以一試」的程度。

不過這店明顯是坎一半拉麵店一半居酒屋的格局,加上拉麵款式眾多又兼售沾麵,很難想像這是一間專心做麵的店。事實上日本的「麵屋‧黑琥」也是選擇眾多和香港差不多。

重點還是附近競爭對手強大,此店走的路線和曾得米芝蓮推介的「長浜No.1」非常相近,但拉麵的水準暫時所見有一定差距,加上附近有懂吃沾麵的都選的「周月」,這家「麵屋‧黑琥」的未來會是喝酒吃串燒而非拉麵?

香港的日式拉麵熱潮已經開始了數年時間,要在接近飽和的市場突圍而出,除非是頂尖品牌,否則要出奇制勝才有立足的機會,下星期在銅鑼灣開幕的「三田製麵所」就比較有條件達到,至於「麵屋‧黑琥」,個人認為需要加多幾把勁。

麺屋‧黒琥 Menya Kuroko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50號信誠廣場地下B店舖
電話:3520 3008

時間:11:00 – 23:30
連結:OpenRiceFacebook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11,875  |   文章分類: 拉麵沾麵  標籤: , , ,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