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牛肉麵引發的大案 博客被控告賠20萬


Share


今天朋友發來一篇文章,講述在台中一位博客作者撰文批評一家牛肉麵店,結果被控告入罪。

寫博客可以寫到上法庭?和大家討論寫博客,特別是飲食評論文章的潛在危機!

 

今天朋友發來這一篇文章,轉載過來和大家分享討論一下:

部落客惡評麵店 賠20萬判拘役

〔記者林良哲/台中報導〕在網路上罵商家的食物不好吃,小心被判刑及賠償!

店家告上法院求償50萬

在網路上發表對餐館食物的評價及意見,是近年來流行的網誌寫作方式,台中市劉姓女子在網誌上批評某牛肉麵店的味道太鹹,且有蟑螂、不衛生,被店家提告。台中高分院審理認為,劉女未針對特定事實加以評論,以妨害名譽判處拘役卅日、緩刑兩年,劉女也向店家道歉並賠償二十萬元。

劉姓女子常在部落格內撰寫網誌,針對小吃、醫療、室內設計、生活雜談等發表文章,迄今有六萬多人次點閱率。九十七年七月間,劉女到台中市西區一家牛肉麵店用餐,事後在網誌上發表言論,指稱該店味道太鹹,店內又有蟑螂,相當不衛生;且店家還讓顧客亂停車,簡直是「惡霸」。有老顧客發現後轉告楊姓老闆,楊老闆委託律師對劉女提起妨害名譽告訴。

法官認逾合理評論範圍

台中地院審理時,法官認為劉女批評店家的言論已逾合理評論範圍,判處拘役卅日,劉女不服提起上訴;台中高分院審理時,劉女辯稱所謂「很難吃」等言論,是依個人親身體驗的陳述,至於該店環境「不衛生、有蟑螂」,也屬於「事實陳述」言論,並非實質惡意,應不為罪。

由於台中市衛生單位到該店稽查,並未發現有蟑螂及不衛生等情形,二審法官勸告雙方和解,也勸劉女向店家道歉,未來可以在刑事判決上從輕發落。

劉女在其網誌上張貼批評文章長達一年多,店家依一日損失一千元計算,向她索賠五十萬元,最後劉女同意賠償二十萬元,並在法庭上向牛肉麵店老闆道歉。法官認為她經此事後應知警惕,改判拘役卅日、緩刑兩年,全案確定。

法官認為,劉女只到過這家牛肉麵店吃了一次乾麵,若要評論,應只就乾麵部份,不能以「味道太鹹」概括批評該店所有飲食,且僅一次消費並覺得乾麵很鹹,即散播「這家牛肉麵店很難吃」言論,難以認定是適當且善意的評論,也不是法律所保障的言論自由範圍。

記者昨天訪問牛肉麵店楊姓老闆,她表示,劉女在網路張貼對其不利的言論,不少顧客紛紛打電話質疑,影響其生計,才提起告訴,希望劉女經此教訓改過;至於劉女方面,昨天無法與她取得聯絡。

律師提醒最好拍照存證

台中市執業律師黃呈利表示,網友在網誌上發表的食記文章,要具備相當事實程度,最好拍照存證,才能保護自己。評論時,應以客觀、公正的態度,不能一味謾罵、指責,畢竟每個人對於食物的味覺感受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至於在網路上發表對餐館食物的評價,如何避免引發糾紛?在痞客邦網站累積六百四十四萬人氣的知名部落客「北海道牛奶麥片」說,除了介紹食物外,在批評時還是要考量到商家的處境,總不能讓人家落得關門大吉的下場。

知名部落客:應技巧評論

另一位入圍全球華人部落客大獎的「小剎」則表示,以往他也會直接點名某店家是「地雷」,呼籲網友不要去吃,但店家也會找人上網攻擊他,最後大家淪為互相叫罵,現在他採用比較技巧及適當的方式發表文章,就是除了批評之外還會加以建議,例如建議店家醬油少放一點,味道會更迷人,如此一來大家都能接受。


博客和網民的分別

其實寫博客比起做一般網民更麻煩,因為寫博客等於「打開門做生意」,人家要搜集證據要告上門很容易,相反做一個普通網民,隨便改個假名就可以肆意攻擊,就算有IP等證據,也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抓到真人,檢控難度增加。所以,寫博客真的不是一件易事呢!

點閱率

這位劉姓女子,至今六萬多人次點閱率,雖然不知道她寫了多久,但老實說是非常的少,香港點閱率最高的博客數字過千萬,在台灣更應該不只此數,而六萬多在當地大概是六七班的水平吧。那麼老闆就「劉女在網路張貼對其不利的言論,不少顧客紛紛打電話質疑,影響其生計」這一點又是如何計算的呢?在下非常懷疑這篇文章對其生意的影響力有沒有那麼大。

食評的撰寫

在下不是主打寫食,食評的數量不多,不過也有遇上難吃的時候,在下以前會大罵,現在已學懂可以用嬉笑怒罵的形式去寫,讓大家看得開心之餘又帶出本意。還有在下「無論吃什麼都拍照」的習慣也有相當作用,所謂有圖有真相,賣相和份量正可以用圖來證明不假。

至於相片無法表達的味道,就真的有如文中兩位知名博客所言,凡事留三分,最重要是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人家聽上去也會受落得多,比起純粹謾罵好。

然而肯定有部分博客會覺得「寫劣評分分鐘會被人告,不如不寫」,這做法無可厚非,但事實上世界各地有名的博客,有很多都是以敢言肯批評,拒絕做河蟹而成功的,所以劣評可說是一道雙面刃,怎樣運用,就看作者的功力了。

飲食博客的生態

除了博客和店家的關係外,在下之前聽過飲食博客和美容界一樣,博客作者間充滿風風雨雨,但就是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美容界還有爭試用這樣赤裸的利益衝突引致爭執,但飲食界總不會我吃了牛扒你就不能吃那樣吧,為什麼呢?

最近和兩位有名的本地飲食博客一起前往中環某酒店吃自助午餐,席間聊到這個問題,得知原來不是因為利益衝突,而是因為更原始的地位和面子問題。據聞這個界別中,經常出現有人說對手什麼都不懂,自己才是最識得吃的真正食家,於是引起很多紛爭,甚至連搞飯局誰更有資格誰能號召更多人都有得爭。

雖然完全不知道是什麼人在爭,但在下聽完之後還真的大開眼界,原來鬥爭是可以如此無厘頭的,分分鐘被捲進漩渦之中也不知道!所以在下還是當飲食界別的永恆初心者好了,偶然寫寫吃的個人觀感就行。

無論如何,在下明白了目標群眾廣,多人寫的題目,一定多風雨,而在香港位於風眼的就是美容和飲食,各位寫這兩項的朋友,多點留心吧!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4,284  |   文章分類: 社交網絡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