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版 CODE BLUE》影評 滿足又心痛的集體回憶 (65分)


Share


10年《CODE BLUE》終於來到最終章!CK在電影版公映首天立即入場支持,看完感覺最出色是「把經營10年的情懷及集體回憶榨乾至最後一滴」,系列粉絲一定會乖乖付錢入場帶來票房,然而其他一切足以構成「CODE BLUE史上最大污點」,到底有何問題?萬眾期待的雙重超級大災難拍得怎樣?來看看CK作為粉絲「滿足又心痛」的影評。

作者:CK


《CODE BLUE》空白了7年,先是開拍第三季連續劇,進至首度把直升機急救醫療推上大螢幕。要入場看CODE BLUE電影版的門檻很高,而有一直追看電視劇版的話則沒有理由不入場。CK本身大愛CODE BLUE,演員中也有至愛的結衣BB,種種原因當然要首天進場觀賞。

今次的影評不會分開有雷、無雷來寫,不想被爆雷的話請在以下分隔線前離開。不分開寫的最大原因,是抽走具體內容的話,恐怕影評一句寫完;不明確地寫出劇情的話,甚至無法歸納出一條明確的主線。

以下會詳細分析《劇場版 CODE BLUE》的優劣,當然也會有恆例的「入場建議」。不想被雷或者只想知道簡單總結的話,送你一句完的影評:

《CODE BLUE》電影版就是把十年以來經營的情懷及集體回憶。毫無保留地榨乾至最後一滴。電影完結,《CODE BLUE》這個IP也就死了。

看似是不留情的批評,說得太盡?且看我娓娓道來。

完全繼承連續劇第三季的缺點

說的當然不是膚淺的「演員原班人馬」「安達奈緒子繼續編劇」那麼簡單。由同一批人製作是因,出來的電影觀感是果,連續劇第三季欠缺直升機、欠缺緊張急救場面、支線太多太亂質素參差,這些敗因一個不漏的電影版重現。

然而這並不是所有的理由。第三季的主軸、主題是「傳承」,最大的改動是加入四個新人,原來的藍澤等人變成當年的黑田醫生,邊教育新人邊思考自己的前路。「傳承」主題有多成功大家心中有數(給沒看第三季的人一句:失敗),傳承效果不佳又浪費時間,新人面目模糊,連帶前輩的演出都受影響,嘗試過又失敗過的做法,來到終極電影版如何?

編劇給出的答案是廣東話的「冇提就等於唔存在」(書面語:不提及就等同不存在),灰谷、名取、橫峯三個人在兩小時電影中會忽然登場講兩句對白,再突然消失,第三季他們雖然表現不佳,但好歹被寄予厚望,來到電影版名取繼續討人厭,唯一存在意義就是向緋山搭話;灰谷在電影中最重的戲份是講了兩次「我應該怎樣做才好」;演橫峯的新木優子是第三季開播至今人氣升得最急的演員,電影中她隱形的徹底程度,是可以在演員表中寫「新木優子 – 醫生C」一般,跟跑龍套的無名護士和病患地位一樣。

起用新世代然後讓他們坐冷板凳,除了因為第三季證明這些新角色不賣座,筆者會在下一點再加說明;但當你看畢電影,發現三人對白最多的一刻是完場後播放製作名單時附送的彩蛋,就會覺得諷刺到不行。至於上面沒有提到的新人護士雪村,在電影版中忽然上位,只是上位不等於好,容我後面再談。

停止進化,重覆過去

時間線上電影版是電視劇第三季之後,但如上面所講,第三季彷彿像黑歷史般被隱去不提,新人仍在但被放棄,那麼誰來擔大旗?相當然爾,可以負起重任的當然是元祖五人。由電影開播第一秒起就進入五人組的「絕對領域」,先播第一、二、三季精華,好讓你回憶起「CODE BLUE = 藍澤白石緋山藤川冴島」,五人在,CODE BLUE在,其他一切都是浮雲。

五人組少了一個也不可以稱為《CODE BLUE》,但所有人齊集卻不等於能夠重現過去的光輝。《CODE BLUE》好看的地方是藍澤、白石等人真實的成長過程,醫療場面做足功夫,不論人救活了救不了,都足以支撐起醫療以外的二三事。第三季連續劇及電影版的共同弱項,是看不到角色繼續進步下去,新人們一直半調子,藍澤他們在上位後也是迷迷糊糊,跟救急醫療無比配合的衝勁一旦失速,就失去了CODE BLUE的魅力。

電影版做得更差的是失去了第三季的嘗試精神,那時候尚且嘗試過新舊交替,電影版只不過是大量的回憶集合體。無論堆砌出甚麼災難、劇情,背後支撐的只是重溫過去,而不是善用角色的動能,讓他們可以在最後的兩小時中發光發亮,聚焦於五人身上也不過是重重覆覆過去的一切,出來效果就如同一部重新拍攝的連續劇總集篇。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78,564  |   文章分類: 電影觀感  標籤: ,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