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KB48的成功,看實力派與偶像派的矛盾


Share


近來AKB48的新聞更多,佔據了傳媒的重要位置,同時間,攻擊她們的聲音也增加了不少。既然去年寫過從ORICON年終榜看當「嵐」及「AKB48」的成功之道,今年也再一次和大家討論,偶像派在日本樂壇引發的現象,和為什麼會引來批評攻擊。

和大家分析部分實力派支持者,做出和偶像派激進粉絲同樣行為的成因,繼而帶出「多點包容,學習欣賞」這重點,讓大家一起進步,減少紛爭。

在下JPOP之路

在這裡,先講講在下的JPOP底子。在下是90年代聽小室家族及JROCK長大的,當年最愛GLAY,其次是LUNA SEA及L’arc~en~Ciel,會特意買他們的Single和Album,LUNA SEA解散前在香港的Live在下也有親身參與。

到了21世紀的歌姬年代,在下很迷濱崎步,宇多田光也不錯,同時間對於一些唱作樂隊仍然十分支持,例如Mr.Children的「Sign」是在下心中JPOP十大之一,直到現在,在下手機中「JBEST」歌曲列表中,四百多首歌之中,屬於偶像派的歌,不到四十首,其他全部都是過去十多年來實力派和樂隊的歌曲。

這兩年在下開始發日本新聞,因為AKB48的新聞比較多,在下對她們的描寫比較正面,於是就引來部分讀者以為在下熱捧她們,成為她們的粉絲之類的感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接觸過比較深層的在下,不知道在下有這樣的JPOP歷史,於是就單憑一些表面的東西去判斷。現在寫得清清楚楚,希望可以減少這方面的誤會。

而事實上,在下肯定自己不是AKB48的粉絲,以往就曾多次講過,計外表的話個人認為只有板野友美合格,其他成員的吸引力以個人審美觀來看實在不足。博客中未讚過她們的歌曲跳舞很有實力,更不時批評她們的演技不濟,如果真的是粉絲,不可能這樣吧?

由始至終,在下欣賞她們的只有一點:市場策略。

偶像派逆境自強的市場策略

在下曾於《知日》寫過「紅白歌合戰」六十年的歷史,為此進行了大量資料搜集,其實日本樂壇風格不斷在變,五六十年代演歌當道,到了七八十年代開始出現偶像派,再來是九十年代Johnny’s的男團興起,然後是小室家族、Visual Rock,21世紀有歌姬時代,再到現在嵐及AKB48半分天下。

九十年代是CD販賣的高峰期,那時無論是偶像派或者實力派,都能大賣,不過花無百日紅,到了21世紀,受到互聯網的衝擊,CD銷量不斷下降,整個行業步向萎縮,這是社會和科技轉變的問題。

同時受到互聯網衝擊的還有出版業。實體書和雜誌銷量不斷萎縮,於是日本的出版社就想出了新的招數:送贈品。現時日本的時裝雜誌,本本送袋送飾物,這正是「為實體書創造獨特性而增值」的方法。因為上網看雜誌不能得到那些贈品,想擁有就必須去買實體書,於是成功穩住了雜誌銷量的跌勢,甚至有所回升。

而音樂界也有類似的救亡辦法,例如推出ABC盤,去吸引粉絲「一碟多買」,此外贈送寫真集及DVD也是為CD增加購買吸引力的方法。而秋元康及AKB48所做的是更進一步,用握手券投票券這些東西,為實體CD創造獨特性而增值。

這個方法,傳統的偶像團體不能做,因為AKB48的宗旨是「可見面的偶像」,由成團第一天開始,已經是走親民路線,會進行近距離的表演及和支持者親近握手,和其他粉絲平時只能遠觀的偶像團體不同。當然,他們因為只能透過Concert見偶像,從而把Concert的價值提升,是另一門成功的市場策略。

不同的偶像團,「各施各法」地吸金,只是模式不同而已,沒有誰比較清高誰較Cheap之分,所以在下認為,一個偶像團的粉絲攻擊另一個團的宣傳手法,是無理的,就如偷金的走去話人偷鑽石。

但偶像團的粉絲會攻擊其他團,是很合理的,因為這就是粉絲的特質,在她們心中(沒錯是她們,經驗所得女生的反應比男生激烈很多),只有自己最愛的偶像才有資格成為最好最TOP。被別人搶了風頭,就要盡粉絲的責任,有理無理地抹黑攻擊對手,為自己的愛團爭一口氣。

所以在下不時會聽到「AKB48贏只因為人多」這些讓人失笑的攻擊。然而我們很難讓十多歲的年輕人了解到,管理幾十個人在人力資源控制及保持形象方面,是比管理幾個人困難N倍,所以只能接受這是粉絲的特質。事實上,在下十多年前也做過類似的事,所以很理解,故此現在對粉絲的行為變得包容,可以一笑置之,當然如果她們能進步變得理性就更好。

實力派支持者眼中的樂壇幻象

今次想討論的重點,不是偶像的粉絲,而是實力派的支持者。

認識好些人,認為只有唱作歌手或者樂隊,才是樂壇的「正宗」。他們輕視偶像派,覺得他們沒實力。

在90年代偶像派和實力派都能大賣之時,還算相安無事,但到了現在偶像派銷量明顯跑出的時候,實力派支持者的不滿就升溫了。

第一點想提問的是,什麼才是實力?

日本的主流樂壇包容力很高,可以容納不同的音樂理念,有樂隊,有唱作,偶像派,甚至是演歌,都是各有市場。

而主流樂壇是個徹底的商業世界,賺錢是唯一的目標。過去幾十年,在樂壇賺錢的主要方法,是賣歌,無論是卡式帶、CD、DVD,銷量是決定所有歌手組合能否在樂壇立足的決定性因素。雖然很殘酷,但銷量就是這個商業世界的實力指標。

相反,所謂的音樂實力,並沒有一個客觀的準則。能唱能寫能彈當然是好,但是否代表擅長跳舞,追求包裝的歌手就是沒有實力?不可能。大家同樣有努力,只是方向和目標不同而已,不應隨便扼殺。

很多地下樂隊及街頭唱作人的確是以實力和理想為目標,但請記住,當他們和唱片公司簽約,在主流出道的那一刻,就等同接受樂壇的遊戲規則。

既然你們支持的唱作樂隊,接受了主流樂壇的規則,為什麼反而支持者會不懂?這是否可說是不夠格成為粉絲?

所以,在下歸納出的第一點:

請不要把自己心目中「唱作功力是實力唯一」這理想,強加於現實世界之上。現實樂壇中,唱作只是實力其中一種,請理解及欣賞其他實力。

偶像派的成功並不影響實力派

在CD行業萎縮的時期,無可否認偶像派的變招能力較高,可以打出新的模式來對抗逆境,而這方面,賣實力的組合的確是比較被動,他們的銷量很視乎整體市場對購買CD的熱衷程度。

然而有些實力組合的支持者,卻會因為偶像派現時大賣就作出猛烈的批評,覺得這是危害樂壇的黑暗事件。

首先如上面說過,他們把心目中的唱作樂壇強加於現實樂壇,本身就是個徹底錯誤,而另一方面就帶出他們忽視別人努力,把問題錯誤歸咎的這一大問題。

CD銷量不斷下降的市場,就像快沉的鐵達尼號,船上的偶像派利用種種方法自救,最終逃生上岸,理應多加表揚支持。

然而隨著船一起下沉的實力派,他們部分的支持者卻把矛頭指向成功逃生的偶像派,這就很匪夷所思了。

重點是,偶像派並沒有踩著實力派的頭去逃生。會買ABC盤,想要握手券的少女宅男,是實力派的核心支持者嗎?

偶像派無論是男女團,支持者主力都是少男少女,最多加上宅男和追星的師奶,而根據調查,支持唱作及樂隊的聽眾,大多是二十多至四十多歲年齡範圍的知識人士。

偶像派基本上是靠開發新市場來逆轉劣勢得到成功,實力派的銷量下跌,和偶像派關係輕微,真正理由是整個市場萎縮。

而現在部分支持者把現時銷量上以至發展空間的差別,歸咎於偶像派,就像是自己下沉的原因明明是鐵達尼號入水,但走去賴奮勇逃生的乘客逼死他們,荒謬至極。

難道逃生無理,全船人攬著一齊死才是正確?

所以,在下歸納出的第二點:

偶像派的逆境自強不應成為實力派銷量下降的藉口,請認清楚市場萎縮的真正原因而非胡亂攻擊

實力派不會消失,支持者宜增加本身實力

實力派真的會沉到海底消失嗎?

根不不會。

唱作組合及樂隊,早在七十年代已經出現,他們一直都是樂壇的中堅份子,面對八十年代偶像當道的時期,他們一樣可以安然渡過,之後迎接九十年代的大放異彩。

現在沒人買實力派的CD嗎?又不是,生物股長、桑田佳祐的大碟銷量仍然出色,只是不及偶像派那麼多。

21世紀的現在,只是重覆著八十年代偶像當紅的Cycle而已,在下預期實力派會繼續擁有一群固定的支持者,安然渡過這個時期,等偶像熱潮過去後,又能像90年代那樣再放光茫。

當然,適當的改變行銷策略也是需要的,例如網絡下載,唱作歌手齊藤和義的《家政婦三田》主題曲都能取得下載榜冠軍,有何不可?而這方面,相信擁有實力派組合的唱片公司會多加研究,不用擔心。

而最需要改變的,是部分支持者的心態。

他們認為「唱作功力是樂壇正宗」這想法沒什麼問題,本來鹹魚青菜各有所好,然而如果是這樣的話,關心你心目中的「唱作樂壇」就行,誰上新聞頭條誰人銷量破紀錄,何須理會?

那是主流商業樂壇的事,而這個地方,唱作實力只是其中之一,請不要把「唱作是唯一實力」的個人眼光夾硬放在這裡,大錯特錯。

因為偶像派上新聞破紀錄不高興而反感的話,個人認為並非健康的心態。這和某些偶像團的粉絲,因為自己的團成不了TOP而抹黑攻擊更TOP的另一個偶像團,有什麼分別?沒分別,都是「紅眼症」:眼紅別人的成功。

真正有實力的人,是應該學懂包容別人的成功,欣賞其他人的不同努力方向。作為實力派的支持者,你要像你喜歡的歌手那樣有實力,還是繼續眼紅別人那樣低層次?

如果是前者的話,在下相信你支持的歌手會很高興的,不要口說討厭偶像派,卻做著和偶像派激進粉絲同樣的事了。

所以,在下歸納出的第三點:

既然自稱是實力派的支持者,就請具備多些「實力」,認清主流樂壇的本質,學懂包容及欣賞其他人的努力,這是實力的基本。


在下認為,如果能有實力派的唱作功力,和偶像派的市場策略,那就是最完美的配合,所以今後兩方面都會繼續報導和討論。

撰寫本文,是希望和在下一樣常聽實力派作品的朋友,可以把目光擴闊一些,多點包容,學習欣賞,無論是對音樂欣賞還是對個人成長,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就一起看看2012年,是偶像派繼續領風騷,還是實力派再度抬頭了!

發表留言

Share


瀏覽次數:29,211  |   文章分類: 歌曲音樂, 藝能專題  加入書籤: 永久連結